[发明专利]一种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8863.8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3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慧梅;刘志华;何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彩丽建筑维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2 | 分类号: | E04B2/72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薛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法粘固 预制件 墙上 支座 构造 方法 | ||
1.一种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预制件板墙、专用粘结剂、专用粘固构件;该预制件板墙1整体外形呈竖直状态;
(2)在预制件板墙与既有整体外形呈水平状态的梁底或楼板底底面相接触的顶面两端各设置至少一片配合专用粘结剂粘固协同工作的专用粘固构件,该专用粘固构件通过金属件固设在预制件板墙顶面;
(3)预制件板墙顶面设置专用粘固构件步骤完成后,将该预制件板墙水平顶面与既有梁底或楼板底的水平底面进行拼装;
(3.1)同时,在预制件板墙与地坪水平面相接触的底部,用木楔临时顶固件作出临时顶固处理;木楔临时顶固件临时顶固步骤完成后,使用专用粘结剂将专用粘固构件复合在块状固体填充物上下外表面,再将上下外表面复合有专用粘固构件的块状固体填充物,填塞入到预制件板墙底部与地坪水平面相接触的部位,用于替换出木楔临时顶固件,再支模注射入无收缩浆料将预制件板墙底部与地坪水平面相接触的部位其余空隙填充粘固;待粘结剂固化后,将施工后的预制件板墙表面补平,即完成预制件板墙与地坪水平面拼装粘固;
(4)预制件板墙顶面与既有梁底或楼板底底面拼装步骤完成后,在该预制件板墙顶面与既有梁底或楼板底底面相接触的水平交接面注射入专用粘结剂进行粘固;
(5)待粘结剂固化后,即完成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的构造,通过专用粘固构件与专用粘结剂相配合,有效确保了预制件板墙与梁底或楼板底主体结构能在竖直方向上粘固结合为一整体,该构造能起到抑制位移变形,改善了预制件隔墙的力学特性的作用,有效保障了预制件隔墙与相对应主体结构协同工作受力,大大提高板墙整体性、稳定性与安全可靠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梁底或楼板底底面两端各设置至少一片配合专用粘结剂粘固协同工作的专用粘固构件,该专用粘固构件通过金属件固设在梁底或楼板底底面,通过在梁底或楼板底底面设置专用粘固构件替换在预制件板墙顶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板墙顶面两端、或梁底或楼板底底面两端专用粘固构件的设置间隔为200至50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为射钉或钢钉,所述专用粘固构件通过射钉或钢钉固设在预制件板墙顶面、或固设在梁底或楼板底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钉或钢钉贯通专用粘固构件上的主边,与预制件板墙顶面、或梁底或楼板底底面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粘固构件为具有可塑性立体网状金属结构,包括主边及多条相互交叉形成该网状金属结构的边条,且各边条呈波浪式立体扭结形状;各边条交叉形成多个菱形粘固通孔,所述的菱形粘固通孔及边条,一方面供胶黏剂填充和粘结及握裹,另一方面用于与专用粘结剂及隔墙结合一体,起到缓冲和分散隔墙应力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粘结剂为以不需要施工挤浆粘结的有机粘结剂,或为以注浆方式粘结的PU发泡粘结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板墙包括并不限于水泥预制板墙、石英砂板墙、陶瓷板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干法粘固预制件板墙上顶支座构造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适用于预制件墙板与相对应主体结构立面之间的粘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彩丽建筑维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彩丽建筑维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8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