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清理的垃圾回收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8704.8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1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冯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万德福公共设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08 | 分类号: | B65F1/08;B65F1/1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清理 垃圾 回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垃圾回收箱,回收箱本体的底板上在远离回收箱本体前门口的位置设有一限位杆固定板,限位杆固定板靠近回收箱本体前门口的一侧通过弹簧合页铰接在底板表面,另一侧与一限位杆的连接端铰接,回收箱本体与前门板连接处门框上的导向口上安装一导向套,限位杆的限位端穿过导向套并伸出导向口,当限位杆固定板与底板贴合时,限位端刚好置于导向套中。本发明的内桶能够正常放置到位,投递时垃圾可以顺利掉入内桶中,方便了后期统一回收清理;清理时前门板打开位置稳定,不会影响清理过程,提高了清理的速度;当清理完成推回内桶时,如果内桶没有放置到位,前门板无法正常关闭,可以警示清理人员内桶未放置到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回收箱,具体是一种便于清理的垃圾回收箱,属于公共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日益增加,垃圾回收箱作为垃圾回收的主要设备,已经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
然而常规垃圾回收箱在清理时需要将门板打开对内部进行清理,此时由于门板的位置无法固定,可随意摆动,大大影响了垃圾清理的效率,门板如果碰到清洁人员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的垃圾回收箱内桶的放置位置不稳定,垃圾在投递过程中多会掉入内桶和垃圾回收箱壳体之间的空间中,无法做到垃圾入内桶,给后期垃圾的回收清理工作也造成诸多不便;且若掉入内桶和垃圾回收箱壳体之间的垃圾未及时清理,垃圾腐烂所产生的化学物质会直接腐蚀垃圾箱的框架,大大降低了垃圾箱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废物能够顺利收集进入内桶,方便后期统一回收清理、避免腐蚀垃圾箱框架,且清理时门板打开位置稳定的便于清理的垃圾回收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清理的垃圾回收箱,包括回收箱本体,回收箱本体中设有内桶,且回收箱本体顶部设有投口,所述回收箱本体的前门板铰接在回收箱本体上,所述回收箱本体的底板上在远离回收箱本体前门口的位置设有一限位杆固定板,所述限位杆固定板靠近回收箱本体前门口的一侧通过弹簧合页铰接在底板表面,限位杆固定板远离回收箱本体前门口的一侧与一限位杆的连接端铰接;所述回收箱本体与前门板连接处的门框上设有导向口,导向口朝向回收箱本体内部安装一导向套,所述限位杆的限位端穿过导向套并伸出导向口,当限位杆固定板与底板贴合时,限位端刚好置于导向套中。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固定板靠近回收箱本体前门口的一侧与回收箱本体的前门口边缘平行。这样的设置更加方便了清理完成后推回内桶,使限位杆固定板可以被快速压倒、限位端可以快速缩回继而关闭前门板。
优选的,所述前门板通过合页铰接在回收箱本体上。
弹簧合页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用于连接活动板的铰接件,具有使活动板回弹的功能。优选的,上述采用的弹簧合页包括两片合页板和一销轴,所述销轴依次穿过两合页板侧边的连接孔将两合页板连接在一起,且销轴上套设有扭力弹簧。
需要放置本发明的内桶时,打开前门板,将内桶从回收箱本体的前门口推入垃圾箱本体中,内桶会压住限位杆固定板直至使其与底板贴合,由于限位杆的一端铰接到限位杆固定板上,限位杆会被带动回缩直至限位杆的限位端置于导向套中,此时前门板可自由关闭到回收箱本体上。限位杆固定板设在回收箱本体远离前门口的位置,内桶只有被完全推入回收箱本体中才会压住限位杆固定板,此时通过顶部的投口刚好可以将废弃物投放进入内桶中。当需要对内桶进行清理时,打开前门板,将内桶抽出,此时限位杆固定板不受压,在弹簧合页的回弹作用下被掀起,带动限位杆的限位端伸出导向口,顶住前门板,前门板无法活动、位置稳定,不会影响清理过程,避免碰到清洁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万德福公共设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市万德福公共设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