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48632.7 | 申请日: | 2017-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盛;吴琼;刘欣;许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草 复合种养 专用肥 渔类 种稻 稻田 硫酸铵 钙镁磷肥 硫酸钾型 生长特性 水草根系 需肥规律 促根剂 腐植酸 黄腐酸 重量份 抗性 凹土 长根 二胺 缓释 茎部 新根 新芽 复合 扎根 生长 养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硫酸钾型缓释肥20‑30份,腐植酸8‑24份,硫酸铵18‑25份,钙镁磷肥15‑20份,黄腐酸二胺铁4‑8份,凹土6‑12份,复合促根剂6‑10份。本发明结合稻田渔类养殖的水草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为水草提供精准营养,不仅可使水草快速长根和持续生长,促进水草发新根、长新芽,使的水草根系发达、茎部粗壮,增强水草着土力,根量增多,提高水草扎根活力,还可增强水草抗性,满足稻田渔类对水草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缓释增强型虾蟹养殖池塘用水草肥料。
背景技术
稻渔复合种养是通过相应技术,综合种养水稻、鱼、虾、蟹等,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生态等多方面功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种植水草已成为开展稻渔复合养殖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水草好,稻田渔类更好。水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少量的蛋白质和糖类,能很好地弥补饲料营养不全的问题,并且降低饲料成本;同时能够增加水体溶氧、调节水温、降解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还可为河蟹栖息、蜕壳提供隐蔽场所,并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水草合理种植已成为影响鱼、虾、蟹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合理的水草种植模式对提高养殖鱼、虾、蟹的成活率、产量、规格具有重要意义。
水草栽植前一般采用生石灰清塘,但是存在池塘碱性过高导致水草冬春季种植后发黄,叶子脱落,茎秆表面附着物增多;此外,一般在冬季栽植水草,外界气温较低,水草生长缓慢,如果供肥不合理往往导致水草生长偏弱,而稻田养殖农户采用直接施尿素的方法虽能促进水草生长速率,但是对稻田里的虾蟹带来伤害。其次,部分稻渔复合种养采用极其少量的复配肥料来促进水草生长,这类肥料往往不能完全符合水草的生长特性、无法满足其需肥规律,导致水草生长速度慢、老化快、甚至腐烂,无法保证整个养殖周期中水草生态群落的健康状态和稳定性,从而影响虾蟹类正常的生长发育。再者,水草用肥料由于自身的缺点和使用方式不当,导致了利用率低和水污染日益严重。而且在养殖中,水草遭河蟹活动破坏,导致茎叶拉伤折断,产生植伤,影响水草正常生长。目前,国内外积极开展利用率高、环保、成本低、符合水草的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的水草肥料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符合水草的生长特性、满足其需肥规律的水草专用肥,该水草专用肥不仅可使水草快速长根和持续生长,还可增强水草抗性,满足稻田渔类对水草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硫酸钾型缓释肥20-30份,腐植酸8-24份,硫酸铵18-25份,钙镁磷肥15-20份,黄腐酸二胺铁4-8份,凹土6-12份,复合促根剂6-10份。
优选的,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硫酸钾型缓释肥22-28份,腐植酸9-23份,硫酸铵18-22份,钙镁磷肥15-18份,黄腐酸二胺铁4-6份,凹土8-11份,复合促根剂6-8.5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稻渔复合种养的水草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
硫酸钾型缓释肥23-27份,腐植酸9-23份,硫酸铵19-22份,钙镁磷肥15-18份,黄腐酸二胺铁4-6份,凹土8-11份,复合促根剂6-8.5份。
所述的硫酸钾型缓释肥为硫酸钾型20-10-10缓释肥,总氮质量百分含量为20%、五氧化二磷质量百分含量为10%、氧化钾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