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孔雾化器抛光机及抛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8181.7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8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颜岩;王立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1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陈瑞泷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雾化器 抛光机 抛光 方法 | ||
1.一种对3D打印物的微孔雾化抛光方法,使用微孔雾化器抛光机,使用一个风扇,包括以下步骤:
S1:将3D打印物放置在置物盘上;
S2:启动雾化器,风扇延迟6-10s启动;
S3:驱动3D打印物旋转,旋转速度为2-3转/min,风扇每转动2-5min停止1-2min;
S4:3D打印物表面光洁后停止雾化器,风扇延迟10-30s关闭;
S5:洗净3D打印物表面的酒精;
所述微孔雾化器抛光机座体(1),包括:
所述座体(1)内部为容纳腔,座体(1)的侧壁高于所述座体(1)的顶部,所述座体(1)的顶部的至少一角设置有凹陷的集液槽(11);
罩体(2),盖装在所述座体(1)的顶部;
支撑座(6),设置在座体(1)顶部中间位置,形状为十字形;
置物盘(3),设置在支撑座(6)上;
雾化器(4),设置在集液槽(11)内,用于雾化酒精,雾化器(4)的喷嘴竖直向上;
风扇(5),用于产生竖直向上的气流,设置在所述座体(1)的顶部的一角,驱动风扇(5)转动的电机设置在座体(1)的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3D打印物的微孔雾化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顶面设置有永磁体或者铁磁体(61);所述置物盘(3)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6)上的永磁体或者铁磁体配合的铁磁体或者永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3D打印物的微孔雾化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座(6)设置在一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支撑座(6)连同置物盘(3)转动,驱动装置位于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3D打印物的微孔雾化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的顶面向着集液槽(11)的方向倾斜,以使酒精能够顺利流到集液槽(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3D打印物的微孔雾化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罩体(2)的顶面为倾斜面(21),罩体(2)向着前方逐渐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3D打印物的微孔雾化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的顶部的两个对角设置有凹陷的两个集液槽(11),两个集液槽(11)内均设置有雾化器(4),两个风扇(5)分别设置在剩余的两个角上。
7.一种对3D打印物的微孔雾化抛光方法,使用微孔雾化器抛光机,使用两个风扇(5),包括以下步骤:
S1:将3D打印物放置在置物盘上;
S2:启动雾化器,风扇延迟6-10s启动;
S3:驱动3D打印物旋转,旋转速度为2-3转/min,两个风扇每次共同运行2-5min后,再交替运行1-2min;
S4:3D打印物表面光洁后停止雾化器,风扇5延迟10-30s关闭;
S5:洗净3D打印物表面的酒精;
所述微孔雾化器抛光机座体(1),包括:
所述座体(1)内部为容纳腔,座体(1)的侧壁高于所述座体(1)的顶部,所述座体(1)的顶部的至少一角设置有凹陷的集液槽(11);
罩体(2),盖装在所述座体(1)的顶部;
支撑座(6),设置在座体(1)顶部中间位置,形状为十字形;
置物盘(3),设置在支撑座(6)上;
雾化器(4),设置在集液槽(11)内,用于雾化酒精,雾化器(4)的喷嘴竖直向上;
风扇(5),用于产生竖直向上的气流,设置在所述座体(1)的顶部的一角,驱动风扇(5)转动的电机设置在座体(1)的容纳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3D打印物的微孔雾化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顶面设置有永磁体或者铁磁体(61);所述置物盘(3)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座(6)上的永磁体或者铁磁体配合的铁磁体或者永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诺思贝瑞新材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18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改性液与化学机械微细磨削加工方法
- 下一篇:连续位相板加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