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门盖匹配用垫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8177.0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2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唐东胜;胡辉;付再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6 | 分类号: | B62D6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匹配 垫块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造简单、结构精巧、同时能满足发动机盖平度精细化装调、验证及数据采集的可定量调整的汽车门盖匹配用垫块。本发明的汽车门盖匹配用垫块由底座及本体构成,所述本体的底面及底座的顶面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旋形阶梯,本体通过所述螺旋形阶梯支撑于底座上。使用时,将该垫块放置于汽车门盖下方,并将底座固定,通过调整底座和本体相对角度,可以使本体的螺旋形阶梯与底座的螺旋形阶梯在不同的位置叠合,从而调节本体的高度,实现模拟螺纹螺距调整汽车门盖平度的目的。上述调整高度的精度在于螺旋形阶梯的精度,而螺旋形阶梯并不会与汽车门盖接触,因此所受的磨损较小,即使本体的顶面受到一定的磨损,也不会影响调节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汽车门盖匹配用的垫块。
背景技术
汽车门盖装调是一项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装调工作的难度在于装配后的车身门盖匹配状态要求具备一致性,然而汽车门盖在制造过程中尺寸难免会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波动,这就要求装调人员,通过装配技巧快速灵活的处理和吸收门盖制造公差,使得装配后的门盖在车身上匹配状态有良好的一致性。汽车门盖平度装调过程往往需要凭借装调人员的手感来预估调整量的大小,这就对装调人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品项目前期焊装CP5(即调整线)及Cubing匹配(即综合匹配)经常需要反复精调与验证门盖的平度问题,以汽车发动机盖缓冲块平度调整为示例来描述,若使用普通的聚氨酯缓冲块,其制造精度、反复试装产生的磨损以及装调数据的采集等都无法满足精细化装调和验证需求。具体来说,目前的门盖平度调整存在下述问题:1、需要装调人员凭借经验及手感来预估调整量的大小,从而采集到的验证数据不精准、不便于分析和识别问题;2、汽车门盖装配过程中,若使用平度调整块样件来进行试装时,样件本身的制造公差无法控制,需要等待和确认门盖平度调整样件认可合格后,方可装配、验证门盖尺寸及装配问题,延长了新品汽车门盖试装周期及装配效率;3、门盖平度调整样件在装配过程中易于磨损,反复试装数次之后,精度不合格而报废;4、门盖平度装调样件难以实现模块化,因样件材料及制造过程误差等原因无法精确划分尺寸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造简单、结构精巧、同时能满足发动机盖平度精细化装调、验证及数据采集的可定量调整的汽车门盖匹配用垫块。
本发明的汽车门盖匹配用垫块由底座及本体构成,所述本体的底面及底座的顶面设有相互配合的螺旋形阶梯,本体通过所述螺旋形阶梯支撑于底座上。使用时,将该垫块放置于汽车门盖下方,并将底座固定,通过调整底座和本体相对角度,可以使本体的螺旋形阶梯与底座的螺旋形阶梯在不同的位置叠合,从而调节本体的高度,实现模拟螺纹螺距调整汽车门盖平度的目的。上述调整高度的精度在于螺旋形阶梯的精度,而螺旋形阶梯并不会与汽车门盖接触,因此所受的磨损较小,即使本体的顶面受到一定的磨损,也不会影响调节的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与底座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向本体施加趋向于底座的作用力,通过上述弹簧可以使本体与底座有机的连接,同时使本体压紧在底座上,本体不会随意晃动或者从底座上掉落。
具体来说,所述本体的中央设有开口向上的筒体,筒体的底面设有通孔,所述底座的中央设有垂直向上穿过所述通孔的弹簧固定销,弹簧固定销的顶端通过锁紧螺栓安装有弹簧盖板;所述弹簧套设于弹簧固定销上,弹簧的底端与筒体的底面相抵,弹簧的顶端与弹簧盖板相抵。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筒体的底面、弹簧盖板相抵,并呈压缩状态,因此会施加给筒底的底面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将本体压向底座。另外,筒体的通孔还会与弹簧固定销配合,形成对本体的水平方向的限位,避免本体相对于底座出现水平方向的移动,提高了垫块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形阶梯中相邻阶梯的落差相同,以保证底座与本体的螺旋形阶梯能够在任意一个阶梯处叠合,从而实现调整的连续性。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及底座在螺旋形阶梯处印有或刻有刻度,这样在调整过程中,人们可以直接从此机构中读出调整量的大小,非常直观、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1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小车
- 下一篇:报废汽车拆解流水线及应用该流水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