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平喘作用的沉香提取物、方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46801.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59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和;王灿红;王帅;彭徳乾;郭鹏;刘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122 | 分类号: | A61K31/122;A61K36/9068;A61P11/06;A61K35/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欢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香 提取物 方剂 平喘 制备 五味子 贝母 倍半萜类 小青龙汤 细辛 杏仁 蝙蝠 传统的 重量比 重量份 麻黄 芍药 半夏 干姜 甘草 桂枝 柿蒂 哮喘 莪术 银杏 治疗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平喘作用的沉香提取物,沉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倍半萜类,其中诺卡烷型化合物,包括卡拉酮和二氢卡拉酮其中,卡拉酮和二氢卡拉酮的重量比为3:1‑9,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平喘作用的沉香提取物方剂,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沉香提取物0.02‑0.1份、麻黄10‑15份、芍药10‑15份、细辛5‑10份、干姜10‑15份、桂枝10‑15份、半夏10‑15份、五味子3‑5份、贝母10‑15份、杏仁8‑15份、柿蒂3‑6份、银杏3‑6份、石苋3‑6份、莪术5‑10份、蝙蝠5‑10份、荛花3‑6份、都咸子5‑10份、黄环3‑6份和甘草10‑15份。本发明制备获得的沉香提取物及其方剂对治疗哮喘有很好的作用,同剂量下,其作用优于传统的小青龙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平喘作用的沉香提取物、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及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全球哮喘患病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支气管哮喘(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之一,目前中国有2000多万人罹患哮喘,且儿童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因此,防治哮喘已成为全球面对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寻找可治疗哮喘、咳嗽、肺炎、咽炎、鼻炎、肺癌、鼻咽癌等呼吸道相关疾病的新型药物是目前药物研究人员面临的紧急问题。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哮喘的病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变应原、环境、病毒感染、药物等。研究发现哮喘的作用机制有气道炎症、变态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和神经因素等。根据其作用机制药物治疗可分为扩张支气管作用和抗炎作用两大类。(1)扩张支气管药物: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2)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色甘酸钠和尼多酸钠、抗LgE单克隆抗体、抗组胺药物;但是这些药物长期应用会产生耐药性,且带来严重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从整体观念入手,采取辨证论治的原则,并强调中药多组分、多靶点、综合协同治疗等特点。中医理论认为,哮喘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体虚病后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中医认为,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痰阻气道、肺失宣降、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祖国医学以“化痰、降逆、宣肺”辨证论治,采用麻黄、杏仁、黄芩、地龙、钩藤、丹参、防风、细辛、姜黄、白芍、白术等中药单用或君臣组方治疗哮喘。目前市售的治疗哮喘的复方制剂有,射干麻黄汤、槐杞黄、小青龙汤、丹龙定喘汤、三拗汤等,研究从减少炎症细胞数、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及介质合成释放、调节免疫、改善气道重塑、调节神经失衡等方面阐释了平喘的作用机制,这都无疑为今后平喘药用植物或民族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与西药相比,中药鉴于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通过药物的配伍应用才有可能对哮喘患者的多个系统进行全面调理,从更广泛的角度对慢性炎症性哮喘进行治疗,这不仅有助于哮喘患者病症的全身性改善,更为彻底根治哮喘相关呼吸道疾病带来一线希望。
沉香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现代研究表明,国产沉香挥发油中倍半萜成分有:诺卡烷型或雅槛蓝烷型、二甲基甲乙基螺癸烷型或螺癸烷型、桉叶烷型、愈疮木烷型和tricyclic(+)-prezizane型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68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