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5646.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8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文建军;王东光;蒋东;宋付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混合腔 气泡发生 颈部 工作筒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储气组件 搅拌器 进水管 通气管 连通 微纳米气泡 一体成型的 驱动电机 输出气体 中空腔体 出气管 出液管 进气管 外侧端 底端 外接 收敛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工作筒;所述工作筒内部具有气液混合腔和气泡发生腔;所述气液混合腔和气泡发生腔通过颈部相互连通;所述颈部为由两端向中部收敛的中空腔体;所述气液混合腔外侧端面上具有进水管,所述气液混合腔临近进水管部分设有出气管,所述气液混合腔临近颈部部分设有进气管;所述气泡发生腔内部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底端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颈部临近气泡发生腔的部分还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外接储气组件,所述储气组件用于输出气体;工作筒远离气液混合腔的部分的还设有连通气泡发生腔的出液管。本发明采用一体成型的气液混合腔和气泡发生腔,其结构紧凑,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纳米气泡制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处理技术中应用了一种微纳米气泡,通常把存在于水里的直径在十到几十微米(um)的气泡叫做微米气泡,把大小在数百纳米(nm)以下的气泡叫做纳米气泡,可以把存在于双方中间的气泡混合状态称为微纳米气泡。这种小到十微米以下的微纳米气泡在曝气气浮环节中,其物理、化学性质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具有悬浮物吸附能力强、停留时间长、稳定性好、表面积大,传质效率高等优点。
因此,将微纳米气泡应用在曝气气浮工艺中,能够大幅提高水中杂质的清除率。近年来,微纳米气泡气浮技术广泛适用于含油废水处理、氧化沟充氧、化学反应装置、鱼贝类养殖等各种工业领域。
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3785311A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但是其潜水泵、气体加压设备和气液混合器均体积庞大,适合在工厂是具有大量空地的产所,现有的小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只在喷头处发生微纳米气泡,其发生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制取装置体积庞大或发生效率较低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工作筒;所述工作筒内部具有气液混合腔和气泡发生腔;所述气液混合腔和气泡发生腔通过颈部相互连通;所述颈部为由两端向中部收敛的中空腔体;所述气液混合腔外侧端面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气液混合腔临近进水管一侧设有出气管,所述气液混合腔临近颈部一侧设有进气管;所述气泡发生腔内部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底端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颈部临近气泡发生腔的一侧还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外接储气组件,所述储气组件用于输出气体;所述工作筒远离气液混合腔的一侧的还设有连通气泡发生腔的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包括中空的轴杆;所述轴杆上固定有四组桨叶结构,所述桨叶结构包括四个均匀分布的桨叶,所述桨叶均为弧形,四个所述弧形的桨叶沿单一的时针方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轴杆通过多个相互分离的连接件连接驱动电机的转轴;相邻的两个连接件之间具有间隙构成气液流通道。
优选的,任意一组所述的桨叶结构的一侧的一个桨叶通过弧形桨带连接下方一组的桨叶机构的另一侧的一个桨叶。
优选的,所述储气组件包括储气筒、具有弹性的环形橡胶带和插入储气筒内的加压柱,所述加压柱与储气筒之间具有密封的压力气腔;所述储气筒的外侧壁上具有一对固定耳;所述加压柱端面的外周边缘具有外凸的卡缘,所述环形橡胶带一端钩住固定耳,另一端钩住卡缘,以提供加压柱对压力气腔内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储气组件还外套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固定在工作筒的外侧壁上。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56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