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4132.6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2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田聃;赵斌;黄秀秀;李振兴;王虹利;刘念;张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H01M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 燃料电池 耦合 系统 | ||
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涉及水处理和新能源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量少,出水水质差的技术问题。阳极膜组件的过滤行为可以减少阳极微生物损失,提高微生物浓度,提高出水水质,强化微生物向电极的迁移,加速电子导出;阴极的过滤行为可以使氧气与电极间的被动扩散传质变为主动强化传质,从而强化电极反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工作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和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由微滤或超滤膜过滤取代传统生化处理技术中的二次沉淀池,具有系统运行稳定,流程简单,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少等优点。目前,阻碍膜生物反应器快速发展并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问题是膜污染引起的工作效率下降、运行成本升高以及曝气过程的高能耗。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将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型已经有了很好的改进。然而,对于废水处理来说,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出水水质一般达不到排放标准,对废水的处理效率较低。除此之外,微生物燃料电池还存在着功率密度低、电极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本发明以生活污水或有机工业废水为处理对象,构建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将有导电性的膜组件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极。与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相比,阳极膜组件的过滤行为可以减少阳极微生物损失,提高出水水质,强化微生物向电极的迁移,加速电子导出;阴极膜组件的过滤行为可以使氧气与电极间的被动扩散传质变为主动强化传质,从而强化电极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通过过滤行为,解决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量少,出水水质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池体(3)、阳极出水蠕动泵(1)、压力表(2)、阳极出水管(4)、阳极膜组件(9)、导线(5)、负载(6)、阳极进水蠕动泵(7)、阳极进水管(8)、隔膜(10)、曝气装置(11)、阴极膜组件(12)和阴极蠕动泵(13);隔膜(10)将整个系统分为膜生物反应器和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室;进水管(8)与位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室底部进水口相连;出水通过阳极膜组件(9)、阳极出水管(5)、阳极出水蠕动泵(1)排出;阴极循环系统由阴极膜组件(12)、阴极蠕动泵(13)组成。池体(3)形状为双室H型;阳极膜组件(9)和阴极膜组件(12)为导电性材质膜组件,如炭膜;负载(6)为10-1000Ω的电阻;隔膜(10)为质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或阳离子交换膜。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该系统能一方面有效截留阳极微生物,提高阳极室微生物浓度,提高出水水质;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微生物及氧气分子与电极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能力。该系统工作过程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示意图。
图2是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与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照组COD去除性能对比图。
图3是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与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照组极化曲线对比图。
图2是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与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照组COD去除效果对比图。空心三角符号△代表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的出水COD的变化情况;实心三角符号▲代表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照组的出水COD变化情况;空心菱形符号◇代表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系统COD去除效率的变化情况;实心菱形符号◆代表微生物燃料电池对照组COD去除效率的变化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4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薄壁雨蚀帽内腔的快速定位夹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铸造铜水套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