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3739.2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1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丹;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B01D49/00;C05G3/04;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枝 发酵 树木 雾霾 发酵物料 园林绿地 风吹 滞尘 改善土壤结构 多孔隙结构 颗粒污染物 生物有机肥 微生物菌种 混合发酵 土壤生物 循环利用 园林养护 粗粉碎 有机肥 保肥 保水 缓释 生土 吸附 洗脱 渗入 污染物 雨水 多样性 回收 地下 防治 覆盖 管理 | ||
1.一种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将树木残枝粉碎为长3~10cm、粗1~3cm的树枝段,然后向粉碎后的树枝段中加水;
(2)向步骤(1)加水后的树枝段中加入发酵时最高温度为60~75℃的有机肥微生物菌种,搅拌均匀后,将物料堆至为堆体,置于15~35℃下发酵,且对堆体测温,若测得温度超过60℃,则4~5天后翻堆一次,发酵15~30天后,待堆体温度下降至40℃以下,将堆体摊平,自然干燥后得到多孔隙的发酵物料;
(3)将步骤(2)得到的多孔隙发酵物料覆盖至园林绿地中的生土上滞尘减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加水后的树枝段的含水量为55~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发酵时最高温度为60~75℃的有机肥微生物菌种为Rw促腐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向破碎后的树枝段中加水后再加入尿素,加入尿素的质量为破碎后树枝段质量的0.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发酵时最高温度达到60~75℃的有机肥微生物菌种与粉碎后树枝段的质量比为1:5000~20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发酵时最高温度为60~75℃的有机肥微生物菌种先进行预处理,首先将该有机肥微生物菌种与玉米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菌粉,混合菌粉中有机肥微生物菌种与玉米粉的质量比为1:10~50,然后向混合菌粉中加入温度为30~35℃的水,搅拌均匀后再加入至加水后的树枝段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堆体为宽1.5~2m、高1.2~1.5m、长3m以上的长方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测量物料的堆体温度,在每天的上午12点至下午3点期间,每隔一小时测温,测温时将三支温度计插入堆体高度的1/2位置,插入堆体内的深度为15~20cm,取三支温度计温度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发酵树木残枝滞尘减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发酵物料覆盖至园林绿地中的生土的厚度为5~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37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果树施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富含重金属尾矿用植物修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