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中医机器人的智能诊断系统及中医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2163.8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华子昂;孙宁;刘海鹰;邱军铭;朱美瑛;徐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子昂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20/10;G16H70/40 |
代理公司: |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4102 | 代理人: | 陈晓庆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中医 机器人 智能 诊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医机器人智能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医诊断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依据“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原则,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与病人健康有关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诊察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对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患者,借助于实验诊断或仪器检测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直接到间接、从定性到定量,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特别是研制、引用了一些用于诊断的仪器,如脉象仪、舌诊仪、腹诊仪等,使部分诊断手段得以客观化;在运用声学、光学、电学、磁学等知识和生物医学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方面使中医远程诊断得以实现,以上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现有的中医诊断体系多采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来实现疾病诊断,如CN107066814A公开的一种基于望闻问切协同的中医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模块、中医药大数据信息资源库、中西医结合诊断模块、医院大数据分析模块和养生治疗模块;该系统核心内容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前提下,实现中医的智能化与信息化,通过电脑采集患者的信息后,通过中医药大数据信息资源库使用平台找出与患者相应的数据信息,采用中西医对比结合的方式,根据患者信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在经过医院大数据分析进一步阐述,最终得出针对患者适宜的治疗方案;再如CN201610908439.3公开的一种服务机器人健康辨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辨识模块、舌诊模块、问诊模块、问诊量表模块及体质分型模块采集病人病情资料,通过问诊量表的计算分析得出体质判断结果,为不识字用户提供了语音交互方式进行健康辨识;为识字用户提供了语音和触控两种模态进行健康辨识,提高了用户体验。然而,现有技术都只采用“四诊”中的某几种来进行辨证论治,不能够完全体现传统中医理论,并且在诊断准确性和对疾病的解析方面更缺少现代科学的有力支持。鉴于此,申请人研制出一种基于中医机器人的智能诊断系统及中医机器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基于中医机器人的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望、闻、问、切”的定量化,推进中医的标准化、现代化,再通过“析、涌”解析生命运行机制,大数据库整合搭建中西医融合的桥梁,最终实现从西医分子机制对中医象元素的解读和对疾病的解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机器人,该机器人结合智能诊断系统以模拟医生的表现形式,通过“望、闻、问、切、析、涌”六诊合参及数据库连用,最终分析出中医病证的分子机制,从而直接为患者提出调理方案或开具治疗处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中医机器人的智能诊断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中医诊断模块、西医分析模块、数据库模块及健康管理模块;其中,
(1)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望、闻、问、切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功能为:
望主要通过人脸识别、信息扫描、照相摄影及舌面象分析采集相应的信息;具体地,采用机器人眼部设置的相机为2000万像素莱卡像机以“望”的形式通过拍照方式采集病人的面部和舌头RGB色图数据,舌头裂纹分析数据及体形等静态数据;采用面部检测仪生成面部斑点数量和色度分析数据;采用机器人眼部设置的相机通过摄像方式采集神、态等动态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望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和信息扫描实现识别身份和存储信息的功能;通过人脸识别可以自动在人群中捕捉已记录信息的客户,并识别出其身份,同时可以语音欢迎进行交互,而且可以从后台调取病人信息询问当前病情。
闻主要通过电子鼻和拾波器对病人的气味和声音进行数据采集;具体地,采用机器人鼻子内安装的36阵列电子鼻对病人的口腔气味及体味进行采集,生成气味分类及浓度数据,并通过检测到的特征性气体对应到特定疾病判断病人身体状况;采用机器人耳朵内安装的拾波器,通过与机器人的语音交互方式采集病人的声音信息,并通过拾波器转换为相应波形,与数据库比对后确定病人声音类型及其所对应的疾病信息。
问主要通过机器人语音交互系统实现;具体地,通过与机器人进行语音交互提取病人主诉及病症信息,并通过辨证赋值分析得出问诊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子昂,未经华子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2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