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0921.2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5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景岩;王栓林;王拴绪;欧卫婷;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6 | 分类号: | B28C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麒***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罐 安装座 搅拌管 搅拌机 高效混凝土 固定座 活动轴 搅拌轴 输出轴 弹簧 底端 气缸 支架 底座 电机 底部外壁 顶部安装 顶部外壁 两侧外壁 上活动杆 下活动杆 搅拌杆 进料口 底盖 内壁 内腔 外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搅拌罐。搅拌罐的底部安装有底盖,且搅拌罐的两侧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底盖的底部,搅拌罐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进料口,且搅拌罐的顶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管,每个搅拌管的内腔均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搅拌管的内壁,安装座上设置有活动轴,安装座通过活动轴分别铰连接有上活动杆和下活动杆,搅拌管的上下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搅拌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搅拌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机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目前在混凝土搅拌工作中,往往会由于场地的限制,不能使各种材料充分混合,或者混合不当,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各部分的作用,这样就会使得使用该混凝土的建筑物的强度不能保证,从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或多或少的质量问题,因此常常需要用搅拌机来对这些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混合。现有的搅拌机大多是利用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并利用搅拌轴外壁的搅拌叶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而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这些搅拌叶之间往往会留有一小段距离,因而当搅拌轴转动时,位于这些搅拌叶之间的混凝土很难得到搅拌,从而使得整个混凝土的局部搅拌效果不佳,导致搅拌机的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够充分和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搅拌机搅拌效率低且搅拌不够充分、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机。所述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搅拌效率高且搅拌充分、均匀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机,包括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底部安装有底盖,且所述搅拌罐的两侧底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底盖的底部,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进料口,且所述搅拌罐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搅拌罐的顶部外壁并延伸至搅拌罐的内腔,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搅拌管,每个所述搅拌管的内腔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搅拌管的内壁,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活动轴,所述安装座通过活动轴分别铰连接有上活动杆和下活动杆,所述搅拌管的上下外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根搅拌杆。
优选的,每根所述搅拌杆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的搅拌块。
优选的,所述上活动杆的底部和下活动杆的顶部外壁均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的尖齿,且所述上活动杆和下活动杆的尖齿彼此之间互相咬合。
优选的,所述搅拌管的顶端开口部分向内凹陷,所述安装座的底端部分向外凸起,且所述安装座的底端宽度大于搅拌管的管口直径,而其顶端宽度小于搅拌管的管口直径。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的开口部分为喇叭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旋转,通过搅拌管可对搅拌罐内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和混合,当搅拌管随着搅拌轴一起转动时,安装座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搅拌管外移动,而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安装座被重新拉回至搅拌管内,则上活动杆和下活动杆也随之被收回至搅拌管内并恢复成原本咬合的状态,从而通过上活动杆和下活动杆之间的不断张合扩大了该搅拌机的搅拌范围,使得搅拌过程更加充分和均匀,当搅拌管随着搅拌轴转动时,通过搅拌杆和搅拌块可对上下两个相邻搅拌管之间留有距离的那部分混凝土材料进行搅拌,从而避免了搅拌过程中产生搅拌死角,因此提高了搅拌的效率,并增强了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09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