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高毒化工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0064.6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乔向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霖恒彦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许丹丹 |
地址: | 21110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盐高毒 化工 废水 生物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含若干厌氧池和若干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填充有厌氧捷酶群;所述好氧池填充有好氧捷酶群,利用上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可以高效处理高盐高毒的化工污水,直接处理的污水COD浓度可达20000mg/L。整个系统具有高效、占地面积小、运行简单、出水水质高、不产生污泥、运行简单且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高盐高毒的化工废水的处理是污水处理领域的难点。该类污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盐含量高、污染物毒性大等特点。目前的处理的方法包括化学法、高级氧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及生化法等。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其中化学法和高级氧化法属于化学法,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并产生大量的污泥,成本高。
由于生物法较化学法,膜分离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在处理高盐高毒污水方面具有成本低、投资小、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这些高盐高毒化工污水中成分复杂、含难降解难生化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较多,可生化性差,一般的生化法难以奏效;而且污水中的高含盐量和高毒性物质对生物法中的微生物具有毒性和抑制作用,导致微生物难以生长繁殖,因此一般的生化处理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因此现有的高盐高毒的化工废水一般是采用昂贵的化学法来处理,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化学试剂,还造成了二次污染,产生了大量污泥,给后续的处理增加了负担。而且这种化学处理的方法往往达不到现有的污水排放标准要求。生化法是最为合适的处理高盐高毒化工污水的处理方法,不仅成本低,环境友好,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小。但是由于化工污水中高盐成分和高毒成分,导致系统中的微生物处理效率很低,无法充分发挥生物的降解作用,因此生物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需事先将污水稀释到合适的含盐量及有机物浓度才能进行处理,就造成了大量清洁水的浪费和占用了大量的宝贵用地。并且处理后的污水往往存在不达标的现象,并产生大量毒性污泥。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解决生化法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操作复杂,能耗高,污泥产生量大等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方法,为了解决了目前高盐高毒化工污水无法采用生化法处理问题,克服了物化法处理废水费用高,无法达标的难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含若干厌氧池和若干好氧池;所述厌氧池填充有厌氧捷酶群;所述好氧池填充有好氧捷酶群。
所述若干厌氧池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厌氧池和一个第二厌氧池;所述第一厌氧池中,厌氧捷酶群占第一厌氧池容积的20-40%;所述第二厌氧池中,厌氧捷酶群占第二厌氧池容积的10-3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厌氧池中,厌氧捷酶群占第一厌氧池容积的30-40%;所述第二厌氧池中,厌氧捷酶群占第二厌氧池的容积的15-20%。
所述若干好氧池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好氧池和一个第二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中,好氧捷酶群占第一好氧池容积的5-15%;所述第二好氧池中,好氧捷酶群占第二好氧池容积的5-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好氧池中,好氧捷酶群占第一好氧池容积的10%;所述第二好氧池中,好氧捷酶群占第二好氧池容积的10%。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系统高效,运行方便简单,出水水质高,整个系统不产生污泥,无二次污染等特点。
利用上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污水通过第一厌氧池处理,处理时间为5-24h;(2)经第一厌氧池处理的污水送入第一好氧池处理,处理时间为12-48h;(3)将处理后的污水体积的20-80%返送至第一厌氧池,其余部分送入第二厌氧池处理,处理时间为8-24h;(4)然后将经过第二厌氧池处理的污水送入第二好氧池处理,处理时间为8-48h;(5)将经过第二好氧池处理污水体积的20-80%返送至第二厌氧池,其余部分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霖恒彦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霖恒彦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00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