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鉴权装置的电子身份证签发认证和安全支付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0023.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2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国;孙卫平;张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宪国;孙卫平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2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樊一槿;王曦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签发 鉴权装置 电子身份证 服务器 管理控制装置 身份认证 用户身份识别码 安全支付系统 电子身份认证 认证服务器 签名数据 便利性 认证 移动用户身份 服务器发送 认证通过 移动终端 预先存储 鉴权 申请 发送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鉴权装置的电子身份证签发认证和安全支付系统,包括鉴权装置,管理控制装置,签发服务器,以及电子身份认证服务器,鉴权装置被设置于移动终端并用于进行移动用户身份鉴权,鉴权装置中预先存储有由电子身份认证服务器签发的eID,并且根据eID对电子身份证认证服务器发送的身份认证待签数据进行签名以生成身份认证签名数据;电子身份证认证服务器根据身份认证签名数据和鉴权装置的识别信息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向签发服务器发送与eID对应的用户身份识别码;签发服务器根据用户身份识别码,向管理控制装置签发第一信息;管理控制装置将签发服务器签发的第一信息发送给鉴权装置。根据本申请,能够减少面签的次数,增加了信息签发的便利性,进而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鉴权装置的电子身份证签发认证和安全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U盾是用于网上银行电子签名和数字认证的客户证书。如果能将U盾和电子身份证(eID,electronic IDentity)的信息都集成到SIM卡上,可以使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利。
但是,传统的银行U盾要求到银行进行当面实名签发(以下简称面签),而作为载体的SIM卡则要求到移动通信运营商进行实名认证和面签,并且,为了使电子身份证(eID)装载于SIM卡,也要求用户进行实名面签,这就使得用户需要拿同一张SIM卡到多个机构进行面签,流程比较复杂。
目前,eID的签发可以在银行或者移动运营商面签时同时完成面签,所以上述流程可以简化成两次面签的签发方法。
图1是进行两次面签的一个示意图,如图1所示,首次面签A可以在通信运营商101处进行,通过首次面签,用户首先在通信运营商处完成SIM卡用户手机号码的实名认证,签发SIM卡并写入用户号码,同时在通信运营商处完成eID签发,签发的eID可以被写入SIM卡中。
然后用户需到银行102进行第二次面签B,银行的客户证书信息(例如,U盾证书)可以被签发于SIM卡100,第二次面签后,用户可使用内置于SIM卡中的U盾进行安全的移动支付。
此外,在两次面签的方案中,首次面签也可以在银行进行,通过首次面签,银行可以将eID和银行的客户证书信息签发到SIM卡;第二次面签可以在通信运营商处进行,通过第二次面签,进行用户手机号码的实名认证,并将手机号码签发到SIM卡中。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通过两次面签将eID和U盾签发于SIM卡的流程仍然比较繁琐,这种繁琐的流程限制了用户使用内置于SIM的eID和U盾进行移动支付的便利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鉴权装置的电子身份证签发认证和安全支付系统,该签发认证和安全支付系统能够基于鉴权装置中预存的与电子身份证(eID)相关的信息通过远程签发的方式将第一信息签发于鉴权装置,因此,能够减少面签的次数,增加了信息签发的便利性,进而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鉴权装置的电子身份证签发认证和安全支付系统,该签发认证和安全支付系统包括鉴权装置,管理控制装置,签发服务器,以及电子身份认证服务器,其中:
所述鉴权装置被设置于移动终端并用于进行移动用户身份鉴权,所述鉴权装置中预先存储有与由电子身份认证服务器签发的电子身份证(eID)相关的信息,并且根据与所述电子身份证相关的信息对电子身份证认证服务器发送的身份认证待签数据进行签名以生成身份认证签名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宪国;孙卫平,未经杨宪国;孙卫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0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