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格栅结构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9816.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5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田杰安;周金哲;刘积成;宋昕;李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B60K1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片 进气格栅 固定格栅 格栅结构 固定框架 开启位置 前保险杠 车体 贴合 一次性通过 叶片转动 转动装配 低压区 贴合面 转动 阻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前保险杠,前保险杠中部设有格栅结构,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设有前后间隔的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固定格栅由多个间隔的固定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由多个间隔的进气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叶片和固定格栅叶片前后对应,进气格栅叶片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装配在固定框架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开启位置处时与对应的固定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一贴合面。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与固定格栅叶片贴合,从而避免了在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之间形成低压区,使空气能够一次性通过固定格栅叶片和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表面,避免了进气格栅叶片对空气造成阻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格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冷却系统的设计需满足车辆最大散热需求,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冷却系统具备一定的冗余冷却能力,在寒冷环境尤其明显。车辆前保险杠中部装有格栅结构,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进气格栅可用于为安装在发动机舱中的散热器提供空气流通通道,方便散热器散热及发动机进气,还能用来保护水箱等发动机舱内部件。当水温较低时,通过关闭进气格栅,可以快速提升发动机温度,使其尽快达到较佳工作状态,不仅可以改善油耗,还能改善乘员舱的采暖;同时,关闭进气格栅还能减少进入发动机舱的气流,降低风阻。对于车辆冷却能力过剩不多的情况,可以关闭部分进气格栅,在保障散热需要的同时,实现风阻的降低。由于进气格栅可以在车辆使用时提升燃油经济性,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大多车辆的进气格栅都与固定格栅有一定距离,而进气格栅本身有一定厚度,这就造成了以下问题:当空气进入格栅结构时,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之间的空间相对周围空间形成一个低压区,空气受到压迫向低压区位置流动,即使进气格栅叶片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仍会对空气形成阻挡,这样空气经过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时前后遇到两次阻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空气进入发动机舱的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进气格栅叶片开启时不会对空气产生阻挡的格栅结构;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格栅结构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格栅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格栅结构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上设有前后间隔的固定格栅和进气格栅,固定格栅由多个间隔的固定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由多个间隔的进气格栅叶片组成,进气格栅叶片和固定格栅叶片前后对应,进气格栅叶片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装配在固定框架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开启位置处时与对应的固定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有益效果:当进气格栅叶片转动到开启位置时与固定格栅叶片贴合,从而避免了在固定格栅叶片与进气格栅叶片之间形成低压区,使空气能够一次性通过固定格栅叶片和进气格栅叶片的外表面,避免了进气格栅叶片对空气造成阻挡。
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上具有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固定格栅位于进气格栅的前侧。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包括条状基体,条状基体宽度方向上的一边设有贴合段,贴合段的两侧面分别构成所述的第一、第二贴合面。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固定格栅叶片在厚度方向上设有直角缺口,所述第一贴合面与直角缺口的内表面贴合。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气格栅叶片在转动到关闭位置处时通过第二贴合面与相邻的进气格栅叶片贴合而具有一定重合距离。有益效果:保证进气格栅叶片关闭时的气密性。
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所述重合距离为4-8mm。有益效果:既能够保证气格栅叶片关闭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重合距离太大而造成进气格栅叶片密度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车连接装置
- 下一篇:半挂车及其后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