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9798.2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0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邓永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B62L3/00;B62M2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邵穗娟;汤喜友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孔 过线孔 把立 过线 车架 把横 垫圈 下托 入线装置 过线槽 隐藏式 立柱 设计结构 第一端 布线 车把 拉紧 线束 转动 裸露 损伤 穿过 扭曲 贯穿 延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包括把横件、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过线碗组盖和车架;把横件设在把立件第一端,把横件上设有导线;把立件第二端设有第一通孔,下托盖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垫圈设有第三通孔,过线碗组盖设有第四通孔,车架设有立柱,立柱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把立件上设有过线槽,下托盖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垫圈设有第二过线孔,过线碗组盖设有第三过线孔,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并延伸至车架内。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线设计结构,在车把进行转动时,线束会随之扭曲、拉紧,即过线不顺畅,而且,裸露的外线容易损伤,布线凌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布线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公路车)、休闲型转变,也发展出了电动助力车。随着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上的线束越来越多,包括后刹车线,后变速线,前变速线,前刹车线,目前传统自行车的后刹车线、后变速线、前变速线、前刹车线的入线设计为:从车架下管入线,这样的入线设计结构,在车把进行转动时线束会随之扭曲、拉紧,即过线不顺畅,而且转向时,裸露的外线容易损伤,有干扰骑行风险,从外观上看各种线分布在车管的外侧,比较凌乱、不够美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入线设计结构,在车把进行转动时线束会随之扭曲、拉紧,即过线不顺畅,而且,裸露的外线容易损伤,布线凌乱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隐藏式入线装置,包括把横件、把立件、下托盖、第一垫圈、过线碗组盖和车架;
把横件设在把立件第一端,把横件上设有导线;
把立件第二端设有第一通孔,下托盖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垫圈设有第三通孔,过线碗组盖设有第四通孔,车架设有立柱,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
把立件上设有过线槽,下托盖设有第一过线孔,第一垫圈设有第二过线孔,过线碗组盖设有第三过线孔,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和第三过线孔并延伸至车架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垫圈和培林扩紧杯,第二垫圈设有第五通孔,培林扩紧杯设有第六通孔;
立柱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六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即使得培林扩紧杯、过线碗组盖、第二垫圈、第一垫圈、下托盖和把立件由下至上依次套设在立柱上;
第二垫圈设有第四过线孔,培林扩紧杯设有第五过线孔,导线依次贯穿过线槽、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四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五过线孔。
进一步地,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四过线孔、第三过线孔和第五过线孔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过线碗组盖上设有凹槽,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由上至下设置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下托盖下表面设有第一凸起,第一垫圈上表面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凸起插合在第一定位孔内,以固定下托盖和第一垫圈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一垫圈下表面设有第二凸起,第二垫圈上表面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凸起插合在第二定位孔内,以固定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二垫圈下表面设有第三凸起,过线碗组盖上表面设有第三定位孔,第三凸起插合在第三定位孔内,以固定第二垫圈和过线碗组盖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培林扩紧杯设置在过线碗组盖下端,并且,培林扩紧杯上部与过线碗组盖下端实现间隙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凯路仕自行车运动时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7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车架及其自行车组件
- 下一篇:一种轮毂磁悬浮自行车减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