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电低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9090.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1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王旭;张进;马昌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F9/06 | 分类号: | G21F9/06;G21F9/10;G21F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放射性废液 絮凝沉淀装置 加药计量泵 处理系统 核电 一体化 过滤器 反渗透装置 超滤装置 生产成本 废水 放射性物质 低放射性 浓缩处理 水流方向 絮凝装置 依次连接 有效解决 运行成本 加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低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絮凝沉淀装置、加药计量泵、过滤器、超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所述加药计量泵与一体化絮凝沉淀装置连接,通过加药计量泵向一体化絮凝装置内加药,所述一体化絮凝沉淀装置、过滤器、超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本发明的核电低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系统,能有效解决低放射性废水的处置难题,处理废水运行成本有效降低,处理后的放射性物质可以直接浓缩处理,固废处置生产成本降低至约为常规固废处置生产成本的1/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工业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核电低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水,核废水泄漏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社会不安定,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无法逆转的污染和破坏。目前,国家对核电站放射性废液的排放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对出现事故情况下紧急预案措施越来越重视。
目前,国内外处理放废液的工艺大致分为二类,即传统处理工艺和创新处理工艺:传统工艺包含蒸发、过滤、离子交换等;创新处理工艺有化学絮凝处理、膜分离技术等。离子交换法可针对废水复杂水质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且各离子交换器可以灵活切换,在放射性处理工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运行成本高。
现有的传统放射性废水处置方法基本思路是把废液变为废固,方法有:过滤、树脂吸附、蒸馏等,将放射性废水变为放射性废固+可排放水。放射性废固会被分类压缩,最终送到填埋场。高放射性废水处理,目前的离子交换是作为最好的处理方式,但作为低放射性废水处理,离子交换、过滤等处理方式成本较高,水量较大时处理负荷相对于处理方法来说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低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系统,通过絮凝装置及膜分离技术,处理核电站核设备冲洗废水、可控泄露、核岛检修废水、运行过程排放废水(取样、疏水、设备定期冲洗等)等低放射性废水,使之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处理的废水其他指标能够满足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使之能广泛运用至兴起的核电工业,有效解决处理难、处理成本高的难题。
技术方案:
一种核电低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絮凝沉淀装置、加药计量泵、过滤器、超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所述加药计量泵与一体化絮凝沉淀装置连接,通过加药计量泵向一体化絮凝装置内加药,所述一体化絮凝沉淀装置、过滤器、超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装置包括超滤膜组件、配套阀门一、进水管道一、出水管道一,所述进水管道一与过滤器连接,配套阀门一设置在进水管道一上,进水管道一中的废液流入超滤膜组件入口,从超滤膜组件出口流出至出水管道一。
进一步地,反渗透装置包括反渗透组件、配套阀门二、进水管道二、出水管道二,所述进水管道二与出水管道一连接,配套阀门二设置在进水管道二上,进水管道二中的废液流入反渗透组件入口,从反渗透组件出口流出至出水管道二。
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膜组件包括超滤膜和超滤滑架,所述超滤膜安装在超滤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组件包括反渗透膜,反渗透滑架,所述反渗透膜安装在反渗透滑架上。
进一步地,反渗透装置中还包括冲洗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配套阀门三、出水管道三,所述配套阀门三与反渗透膜组件入口连通,用以控制清洁时的进水量,所述出水管道三与反渗透膜组件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计量泵为柱塞式计量泵、活塞式计量泵、机械隔膜式计量泵或液压隔膜式计量泵。
一种核电低放射性废液深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低放射性废液经过一体化絮凝沉淀装置1,在一体化絮凝沉淀装置1内水中杂质经过与高分子絮凝剂发生絮凝作用,形成絮状沉淀而与水溶液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