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幕及吸光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7907.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6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苏方旋;许富强;李婉蓉;刘士源;陈家骅;谢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60 | 分类号: | G03B21/6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刘佳斐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幕 吸光膜 | ||
1.一种投影幕,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光膜以及投影膜,
所述吸光膜包括透光层以及多个吸光微结构,
所述透光层包括第一区块、第二区块及第三区块,所述第一区块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三区块的折射率的差小于或等于0.1;
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投影膜,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所述多个吸光微结构内嵌于所述透光层且间隔地排列,其中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不对称于参考平面,所述透光层具有相对的两表面,相对的所述两表面为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区块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区块之间,所述第三区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块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参考平面穿过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的几何中心且平行于每一所述表面,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与每一所述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多个吸光微结构内嵌于所述第二区块;
所述投影膜与所述吸光膜相互叠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用于背投式投影机,其中所述投影膜位于所述吸光膜与所述背投式投影机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幕还包括透光基材,其中所述透光层及所述投影膜分别连接于所述透光基材的相对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是黑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膜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的材质是聚合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微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吸光微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的宽度的0.5倍。
9.一种吸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层以及多个吸光微结构,
所述透光层包括第一区块、第二区块及第三区块,所述第一区块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三区块的折射率的差小于或等于0.1;
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朝向投影膜,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端的宽度,所述多个吸光微结构内嵌于所述透光层且间隔地排列,其中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不对称于参考平面,所述透光层具有相对的两表面,相对的所述两表面为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区块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区块之间,所述第三区块位于所述第二区块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参考平面穿过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的几何中心且平行于每一所述表面,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与每一所述表面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多个吸光微结构内嵌于所述第二区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光膜,其特征在于,用于背投式投影机以及投影膜,其中所述投影膜与所述吸光膜相互叠设,所述投影膜位于所述吸光膜与所述背投式投影机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膜还包括透光基材,其中所述透光层及投影膜分别连接于所述透光基材的相对两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光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是黑色。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膜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50%。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光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的材质是聚合物。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光膜,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微米。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光膜,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吸光微结构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每一所述吸光微结构的宽度的0.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790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幕和吸光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透明投影膜及具有其的投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