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量痕量金属的水下伏安分析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7352.6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彭晓彤;张健;杜梦然;黄华兴;吴邦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5720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量 痕量 金属 水下 伏安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痕量金属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痕量金属的水下伏安分析仪。
背景技术
海水中痕量重金属元素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快速而准确地掌握海水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行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是准确评价海洋环境的必要条件。
目前,用于测量痕量金属的伏安分析仪都是基于岸基实验环境设计,也就是说,需要在海洋进行取样,然后将样品带回实验室,再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和分析。使用这种伏安分析仪存在以下弊端:样品保真性差,取样、运输、储存、前处理等过程都有可能对样品造成污染,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或偏差较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在原位进行海水样品前处理和分析的水下伏安分析仪,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痕量金属的水下伏安分析仪,该水下伏安分析仪可以直接在原位进行海水样品前处理和分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测量痕量金属的水下伏安分析仪,包括:
用于安装三电极系统的电极座,所述电极座内开设有伏安测量池,所述三电极系统的三个电极棒的末端均伸入到所述伏安测量池内;
其出口与所述伏安测量池的入口连通的第一蠕动泵;
多个试剂袋,多个所述试剂袋分别通过夹管阀与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入口连通;
用于样品前处理的管状膜装置,所述管状膜装置内部包括膜内室和膜外室,所述膜外室内填充有用于溶解氧的溶氧液,所述膜外室与位于所述管状膜装置外部的第二蠕动泵串联,所述膜内室的入口与位于所述管状膜装置外部的过滤器连通,所述膜内室的出口通过夹管阀与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入口连通;
与所述三电极系统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所述试剂袋对应的夹管阀和所述管状膜装置对应的夹管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所述三电极系统的三个电极棒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所述伏安测量池为C字形。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所述第一蠕动泵、所述第二蠕动泵、所述试剂袋对应的夹管阀,以及所述管状膜装置对应的夹管阀集成安装在充油平衡容器的腔体中,所述充油平衡容器上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水密电缆。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所述控制器安装于耐压容器的腔体内,所述水下伏安分析仪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充油平衡容器和所述耐压容器的框架。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所述电极座与所述耐压容器远离所述水密电缆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多个所述试剂袋中至少有三个分别用于盛装含有不同目标痕量金属的标准液。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多个所述试剂袋中的四个分别用于盛装硝酸汞溶液、硫氰化钾溶液、硝酸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所述溶氧液为亚硝酸钠溶液。
优选地,在上述水下伏安分析仪中,所述控制器具有用于连接以太网的接口。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测量痕量金属的水下伏安分析仪中,管状膜装置的膜外室内填充有用于溶解氧的溶氧液,而膜外室与第二蠕动泵串联,第二蠕动泵能够实现溶氧液的循环流动;管状膜装置的膜内室的两端分别与过滤器和第一蠕动泵连通,而第一蠕动泵与电极座的伏安测量池连通,因此海水样品经过过滤后流入管状膜装置的膜内室并完成样品前处理,然后流入伏安测量池进行痕量金属测量;多个试剂袋分别通过夹管阀与第一蠕动泵的入口连通,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夹管阀的开闭来使不同的试剂流入伏安测量池。
使用时,多个试剂袋中的一部分用来预先盛装痕量金属的标准溶液,另一部分用来预先盛装汞膜更新液、流路清洗液和伏安测量池保护液,由于多个试剂袋分别通过夹管阀与第一蠕动泵连通,所以控制器通过控制夹管阀的开闭可将需要的试剂通入伏安测量池,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水下伏安分析仪能够在深海原位向伏安测量池通入痕量金属测量工作各个流程所需的试剂,因此,该水下伏安分析仪可以直接在原位进行海水样品前处理和分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7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