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航行器模型稳定性测试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6406.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2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云鹏;刘晓峰;汪小翔;李徐;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448035***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稳定性测试 防水插头 水下航行 外壳顶盖 电子式温度控制器 试验模型 外壳底座 加速度传感器 模块化集成 水动力试验 水密性要求 温度控制器 剧烈变化 模块外壳 试验要求 性能下降 引线连接 水密性 对线 壳体 扣槽 咬合 密封 测试 | ||
本发明属于工程水动力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模型稳定性测试模块。本发明水下航行器模型稳定性测试模块包括外壳(1)、传感器(2)、防水插头(3)、外壳底座(4)、外壳顶盖(5)、电子式温度控制器(6)。所述外壳顶盖(5)设置在外壳(1)上方,二者通过扣槽咬合密封,外壳底座(4)设置在外壳(1)底部,传感器(2)设置在壳体(1)内部下方,连接电子式温度控制器(6),防水插头(3)设置在外壳顶盖上方,传感器(2)与防水插头(3)之间通过引线连接。本发明通过对角度及加速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器进行模块化集成,解决了由于水下温度剧烈变化造成的传感器性能下降,并对线束引出部分和整个模块外壳进行水密性处理来满足试验要求,增加了设备的通用性和测试精度,也降低了试验模型的设计难度,满足了试验模型的水密性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水动力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模型稳定性测试模块。
背景技术
水下航行器在进行正式的工程研制前,需按照一定缩比制作相应模型在专用试验水池中进行水动试验,水下稳定性试验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试验内容,试验主要测试模型在水下运动时空间坐标轴x、y、z方向上的姿态(角度)和载荷(加速度)变化。
传统方法是将角度、加速度传感器和线束部分连同模型一同设计,并一起做紧固、重量配比、密封处理。这样做可以实现试验测试要求,但加大了试验模型复杂程度,增大了模型加工难度。同时高精度传感器对于坏境变化比较敏感,水下温度变化剧烈,严重影响传感器测试精度;对于模型在水下航行时的水密性要求也非常高,整个模型任何地方出现一点密封问题,传感器乃至整个测试系统面临损坏的危险。另外,水下系列试验测试状态较多,相应会增加所需试验模型,进行试验所需测试用传感器也要增加,提高了试验成本,而且传感器个体间的差异也不利于测试的精度要求。因此现阶段在进行水下航行体稳定性试验时存在诸如模型设计难度大、密封要求高、试验成本高、测试设备通用性差、精度无法保证等系列问题,难以满足实际工程试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和水密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测试精度高的水下航行器模型稳定性测试模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航行器模型稳定性测试模块,其包括,外壳1、传感器2、防水插头3、外壳底座4、外壳顶盖5,电子式温度控制器6,其中,所述外壳顶盖5设置在外壳1上方,二者通过扣槽咬合密封,外壳底座4设置在外壳1底部,传感器2设置在壳体1内部下方,连接电子式温度控制器6,防水插头3设置在外壳顶盖上方,传感器2与防水插头3之间通过引线连接,且防水插头3还连接有外接引线,所述传感器2为集成采集x、y、z方向角度和加速度变化的惯性陀螺仪。
所述传感器与电子式温度控制器集成。
外壳顶盖上下面有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上面涂有油脂。
引线线束连接处采用带锁扣抽插。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测试模块经过具体水下航行体试验应用,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和水密性等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测试精度达到1%以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测试模块外形结构侧视图;
图2为测试模块外形结构俯视图;
图3为测试模块剖视图,
其中,1是测试模块外壳,采用不锈钢材质,保证在水下不发生变形,2是传感器部分,负责输出角度和载荷信号,3是线束引出及航空防水插头部分,4是外壳底座,上面打有安装孔,5是外壳顶盖,顶盖与壳体用扣槽咬合,中间夹有7密封圈,上面涂有油脂,保证充足的水密性,6,是电子式温度控制器,保持传感器所在内部环境温度恒定,保证传感器测试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未经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64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