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多目标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6347.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6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健;张海安;陈咏康;刘英伦;黄正来;董灿彬;刘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1138 | 代理人: | 韩晓莉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机组 过热 多目标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能动力工程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多目标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的超超临界机组由于燃煤品质多变、锅炉燃烧工况复杂,经常在运行中出现局部热负荷分配不均的现象,当机组以较高的速率进行负荷变化时,该现象尤为显著。局部热负荷分配不均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过热器管壁金属温度偏高,在过热器出口汽温还没有达到额定温度时,部分金属管壁温度会达到报警值。此时,为保证锅炉运行安全,必须对过热器金属管壁温度进行控制。
现有超超临界机组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不论是DCS内的传统经典控制方法还是一些基于先进控制算法的外挂式专家控制系统,其控制目标均仅仅是单一的出口汽温控制。当出现过热器金属壁温超温时,只能依靠运行人员人工改变汽温设定值来进行干预。这种运行模式造成如下后果:
1)运行人员操作强度明显增加;
2)经常由于人工操作不及时而使过热器金属管壁长时间超温,影响设备安全;
3)由于壁温变化特性和汽温变化特性存在很大区别,通过修改汽温设定值来干预壁温常常会造成耦合振荡,使整体的过热汽温控制品质大幅下降;
4)为防止壁温超温,常常将汽温定值设置在较低的位置,平均汽温明显降低,机组运行效率受损。
因此,设计一种在获得良好的汽温控制品质的同时,能有效抑制壁温超温,使过热器金属壁温超温时间大大降低的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的多目标控制方法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在获得良好的汽温控制品质的同时,能有效抑制壁温超温,使过热器金属壁温超温时间大大降低的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的多目标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多目标控制方法,包括出口温度控制方法与管壁金属温度控制方法的多目标控制方法;采用模型预测的控制方法,分别建立汽温惰性区预测模型和壁温预测模型,并用两个预测模型与实际测量参数的偏差值的大值作为反馈调节分量之一;根据模型预测的控制方法中的反馈调节分量将控制反馈回路中调节过热汽温和末级过热器金属壁温两个控制目标调和为调节喷水导前区对象减温器后温度的目标,控制器针对喷水导前区对象特性进行设计。
所述的出口温度控制方法与管壁金属温度控制方法的多目标控制方法为:通过人工输入汽温设定值,对过热器出口温度进行正常调节的同时,根据当前过热器出口压力计算出末级过热器金属壁温报警值,当实测金属壁温超过报警值或有超过报警值趋势时,优先调节金属壁温。
所述的末级过热器金属壁温通过从布置在末级过热器上至少一百个金属壁温测点中选取多个高选值作为最终控制值。
所述的过热汽温惰性区的预测模型,其输入参数为喷水减温后温度,输出参数为过热器出口温度;所述的末级过热器金属壁温的预测模型,其输入参数为喷水减温后温度,输出参数为末级过热器金属壁温高选值,定义:
eto=过热器出口温度实测值-过热器出口温度模型预测值-过热汽温设定值;
etp=末级过热器壁温实测高选值-末级过热器壁温模型预测值-末级过热器壁温高限值;
在设计闭环控制回路时,以max(eto,etp)作为闭环反馈调节分量之一进行调节。
所述的将控制反馈回路中调节过热汽温和末级过热器金属壁温两个控制目标调和为调节喷水减温后温度的目标,包括:最终的控制器入口偏差= max(eto,etp)+减温器后温度;当预测模型与实际对象完全匹配时,max(eto,etp)=max(-汽温设定值,-壁温高限值),为恒定值,则控制器可完全以控制喷水减温后温度为目标来设计。而在实际应用中预测模型与实际对象存在偏差,可通过max(eto,etp) 将偏差引入控制器入口来进行修正,只要预测模型与实际对象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器即可针对喷水减温对象Wo(s)来进行设计。
所述的控制器是传统的PID控制器或者是适合本控制对象的任何高级控制器,预测模型采用传统的线性拟合模型或采用离散化的状态空间所表示的预测模型,并可引入自适应算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实时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未经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6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