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刮削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5336.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华菁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21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刮削 处理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废品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刮削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引导器(M)与第二引导器(N)以及设在两者之间输送的物料(W),物料(W)外侧设有用于刮削的第一分切器(C),其中,所述第一引导器(M)与第二引导器(N)的端头上设有用于支撑其进行旋转的第一支撑部(1)与第二支撑部(2),第一支撑部(1)与第二支撑部(2)的底部设有固定两者稳固连接的固定座(3),第一引导器(M)与第二引导器(N)的侧边上设有用于放置物料(W)的导向器(L),导向器(L)的侧边上设有用于限定物料加工位置的限位部(5);具有多层刮削且剥离效率高,整体结构稳固,应用范围广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品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刮削处理装置,用于线缆的剥皮刮削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CN200920202754.X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焊丝刮削处理装置,它包括矫直器、刮削模和压缩模,所述矫直器、刮削模、压缩模依次排列,所述矫直器与刮削模之间还设有刮前压缩模。所述压缩模和刮前压缩模是管状模具,所述管状模具的前端具有相对扩大的结构;所述刮削模的进口端设有刀具。采用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矫直器与刮削模之间还设有刮前压缩模,这样可消除矫直器校直后、刮削的焊丝的表面不平整和椭圆度,适当减小的刮削余量,可将刮削的厚度控制在0.025mm左右,节约了铝合金材料,降低了铝合金焊丝的制造成本。
该申请中的内容可以用于线材的刮削中,但是其不适合粗放式的废品处理中。
又例如:中国专利:CN200710054640.0一种变压器用铜带边部处理的刮削方法及装置,其刮削装置由前压辊(1)、前导向辊(2)、刮削刀具(3)、后导向辊(4)、后压辊(5)构成,它们被一起组装在同一基座(10)上,刮削刀具底部联接有线形滑轨(9);其刮削方法从纵剪机列出来的铜带通过前、后压辊进行张力调节,再通过前、后导向辊实现铜带的对中及铜带边部定位,刮削刀具设置在铜带两边部水平位置,依靠铜带的高速运动实现铜带边部刮削处理;刮削刀具可根据铜带的宽度任意调解,同时可在铜带宽度方向上通过线型滑轨实现随动跟踪;所述方法联动作业,对其边部进行刮削处理,保证铜带处理的连续性、一致性,侧边弯曲度≤2mm/m,处理的铜带宽度:500~1020mm。
该申请为本申请的最接近现有技术,但是在具体内容中,并未对核心结构进行公开。
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刮削处理装置,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刮削处理装置。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刮削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引导器与第二引导器以及设在两者之间输送的物料,物料外侧设有用于刮削的第一分切器,其中,所述第一引导器与第二引导器的端头上设有用于支撑其进行旋转的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底部设有固定两者稳固连接的固定座,第一引导器与第二引导器的侧边上设有用于放置物料的导向器,导向器的侧边上设有用于限定物料加工位置的限位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在导向器左侧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中设有调节物料左侧输送间隙的第一调节板与第一调节螺栓,第二支撑部包括设置在导向器右侧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中设有调节物料右侧输送间隙的第二调节板与第二调节螺栓。
所述固定座包括用于安装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固定架,固定架的中间位置设有接入废料的排废槽。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侧边上设有用于传动两者进行旋转的变速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华菁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金华菁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5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