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5248.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0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威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40 | 分类号: | C08G18/40;C08G18/48;C08G18/63;C08G18/76;C08L75/04;C08L91/06;C08K5/52;C08K5/521;C09K3/10;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35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组份 聚氨酯 泡沫 填缝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属于聚合物领域。
背景技术
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是将聚氨酯预聚体、催化剂、发泡剂、抛射剂等组分以单支气雾罐形式包装贮存的一种特殊聚氨酯产品。其具有前发泡、高膨胀、收缩小等优点,且泡沫的强度良好、粘接力高固化后的泡沫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隔热、吸音等多种效果,是一种环保节能、使用方便的建筑材料,可适用于密封堵漏、填空补缝、固定粘结,保温隔音,尤其适用于塑钢或铝合金门窗和墙体间的密封堵漏及防水。现有的发泡胶产品在使用时可瞬时喷出泡沫状的聚氨酯物料,在压力作用下泡沫物料会发生膨胀,即实现一次发泡,然后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再进行二次发泡,泡沫经过固化,达到填充密封建筑接缝或孔洞的目的。目前所使用的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需二次发泡,施工过程中需多喷物料,造成浪费,还会产生多余的膨胀体,必须人工切割整齐,造成物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加大。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一次发泡膨胀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膨胀率高、凝胶速度快,能够快速成型的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原料:
聚醚多元醇10-15%,
改性聚醚多元醇5-10%,
阻燃剂40-50%,
催化剂1-2%,
匀泡剂6-10%,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氨酸酯15-25%,
二甲醚2-5%,
推进剂3-5%;
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
聚醚多元醇A,粘度(25℃)为40-80mPa.s,羟值为260-300mg KOH/g;和
聚醚多元醇B,粘度(25℃)为220-300mPa.s,羟值为160-170mg KOH/g。
所述聚醚多元醇和改性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0-15:5-10。
所述催化剂为二吗啉二乙基醚与三羟甲基丙烷以质量比为1-2:10的混合。
所述改性聚醚多元醇为乙烯类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
所述阻燃剂为三聚氰胺磷酸盐、甲基磷酸二甲酯和三(2-氯丙基)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和氯化石蜡的混合。
所述匀泡剂为Si-C型硅油。
所述推进剂选自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丙丁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将聚醚多元醇,改性聚醚多元醇,阻燃剂,催化剂,匀泡剂混合均匀然后与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氨酸酯依次装入气雾罐中,然后再在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和推进剂,振摇3-5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成品。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组合聚醚及其制备而成的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采用了复合多元醇,实现了聚氨酯泡沫在喷出后一次性发泡成型,避免了喷出泡沫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二次发泡膨胀带来的浪费;成型速度快,喷出量易控制,施工方便,节省了人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配方(质量分数):
聚醚多元醇A(粘度为40-80mPa.s,羟值为260-300mg KOH/g) 5%,
聚醚多元醇B(粘度为220-300mPa.s,羟值为160-170mg KOH/g) 5%,
改性聚醚多元醇10%,
氯化石蜡35%,
三聚氰胺磷酸盐5%,
二吗啉二乙基醚0.1%,
三羟甲基丙烷0.9%,
硅油10%,
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氨酸酯24%,
二甲醚2%,
丙丁烷3%;
制备:
将聚醚多元醇,改性聚醚多元醇,阻燃剂,催化剂,匀泡剂混合均匀然后与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氨酸酯依次装入气雾罐中,然后再在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和丙丁烷,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成品;所制出的单组份聚氨酯泡沫填缝剂打样的一次发泡量为96.2%。
实施例2
配方(质量分数):
聚醚多元醇A(粘度为40-80mPa.s,羟值为260-300mg KOH/g)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威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威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5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