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擦驱动垂直浸入的柔性吊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4085.7 | 申请日: | 201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3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戈北京;肖辉;祁文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B66C9/14;B66C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11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驱动 垂直 浸入 柔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擦驱动垂直浸入的柔性吊具,包括顶部框架、轮组以及吊杆、橇体锁紧钩,所述顶部框架为方形框架,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轮组,所述轮组与顶部框架之间通过关节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吊杆与顶部框架通过滑动轴承可转动连接,摩擦轮压在所述顶部框架两侧横梁顶部,通过摩擦驱动吊具运动。本发明通过摩擦轮摩擦顶部框架驱动吊具移动,摩擦驱动噪音小、平稳;轮组与顶部框架之间,顶部框架与吊杆之间铰接连接,可以实现车身以倾斜角度,垂直向下入槽、出槽;在两个行走轮座上设有定位孔,用于倾斜入槽过程中吊具的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擦驱动垂直浸入的柔性吊具。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较低产能的前处理电泳输送机一般使用自行葫芦输送机 (EMS),然而自行葫芦输送机(EMS)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如下劣势:(1) 工件的升降由环链葫芦驱动。环链刚性差,如果下降速度快,将导致工件入槽时漂浮;(2)前处理电泳一般采用2/8(m/min)的双速葫芦,升降速度固定不能根据需要随意调整;(3)为适应自行葫芦运行,前处理电泳室体顶部正中位置需开口,导致热气外溢及槽液污染;(4)自行葫芦吊具顶部有接尘盘,严重影响工件出槽喷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传统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擦驱动垂直浸入的柔性吊具。该吊具竖直方向通过升降机的升降架驱动轮组入槽,克服了环链葫芦刚性差,入槽时漂浮的问题;该吊具水平方向通过摩擦轮在两侧驱动,可不设接尘盘同时顶部无需开口,避免了热气外溢及影响出槽喷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摩擦驱动垂直浸入的柔性吊具,包括顶部框架1、轮组2以及吊杆3、橇体锁紧钩4,所述顶部框架1 为方形框架,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轮组2,所述轮组2与顶部框架1之间通过关节轴承可转动连接,所述吊杆3为四个,两两相配合使用,其与顶部框架1 通过滑动轴承可转动连接,摩擦轮6压在所述顶部框架1两侧横梁顶部,通过摩擦驱动吊具运动。
其中,每个所述轮组包括行走轮座、以及设置在行走轮座前后两端的两个行走轮21和位于行走轮座两侧的四个导向轮22。
其中,所述顶部框架1两侧前端的两个轮组2的行走轮座上设置有定位孔 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摩擦轮摩擦顶部框架驱动吊具移动,摩擦驱动噪音小、平稳;轮组与顶部框架之间,顶部框架与吊杆之间铰接连接,可以实现车身以倾斜角度,垂直向下入槽、出槽;在两个行走轮座上设有定位孔,用于倾斜入槽过程中吊具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结构第三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摩擦轮与顶部框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应用示意图;
图中,1-顶部框架,2-轮组,3-吊杆,4-橇体锁紧钩,21-行走轮,22-导向轮,23-定位孔,5-摩擦轮,6-吊具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吊具由四组轮组2、四个吊杆3、顶部框架1 以及橇体锁紧钩4等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4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时日志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云计算系统及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焖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