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能表多维度定位技术的防窃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3564.7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7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水;刘玲;周奇;俞林刚;吴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24 | 分类号: | G01R11/24;G01R11/25;G01S19/4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表 定位芯片 定位技术 定位信息 多维度 防窃电 主站 串行通讯数据 配电网 读取 电能表安装 电能表控制 多维度分析 采集终端 发生故障 客户服务 快速抢修 配电网络 实时监控 实时信息 事件信息 相关信息 主控CPU 故障点 全景图 实时性 通过台 拓扑图 北斗 窃电 电路 采集 通讯 支撑 保证 | ||
1.一种基于电能表多维度定位技术的防窃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电能表控制电路中加入定位芯片,所述定位芯片自动实时与北斗或GPS通讯,获取电能表的定位信息;电能表主控CPU通过串行通讯数据接口,从定位芯片读取所在位置的定位信息,与电能表安装时首次采集到的位置信息相比较,生成电能表位置发生改变的事件信息;通过台区采集终端发送到主站,主站通过多维度分析确认窃电位置及相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能表多维度定位技术的防窃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芯片为S70定位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能表多维度定位技术的防窃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表主控CPU每分钟1次实时采集定位芯片发送的定位信息,并将采集到定位信息实时地与电能表安装时首次采集到的位置信息相比较,如果2个位置信息相差值大于设定的阀值,则立即生成电能表位置发生改变的事件信息,通过台区采集终端发送到主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能表多维度定位技术的防窃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在收到电能表上报的2个事件信息后,若该电能表的先发生了上电事件又马上发生了移位事件,同时可确认该电能表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工作人员进行正常的停电、维修、或迁户操作之后;则立即通过网页、短信事件告警功能通知相关的值班人员、用电稽查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核实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能表多维度定位技术的防窃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包括当前读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能表多维度定位技术的防窃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采集全省所有电能表的位置信息,生成全省所有电能表所在位置及配电网络的准确拓扑图,实时监控电能表位置信息的变化,保证客户服务全景图的实时性;当配电网中的某块电能表发生故障的时候,通过系统的故障定位搜索算法,精准快速地定位出故障点的位置信息或受影响客户的所在区域,为定位故障点的位置。
7.一种基于电能表多维度定位技术的防窃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定位芯片、电能表主控CPU和存储芯片;所述定位芯片和存储芯片分别与电能表主控CPU互联;所述定位芯片自动实时与北斗或GPS通讯,通过计算获取当前电能表的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信息,每1秒钟刷新一次信息;所述电能表主控CPU通过串行通讯数据接口,每分钟一次从定位芯片读取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信息;主控CPU将本次读到的当前位置信息与电能表初次安装时读到的并保存在存储芯片中的电能表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将当前读到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数值与存储器中保存的初次安装时读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数值分别进行对应相减,如果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差值均分别小于1米,则继续每分钟一次当前位置信息读取;如果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差值其中有一项大于或等于1米,则立即生成事件记录,并在存储器保存该事件信息及事件发生的时间信息,同时立即通过台区采集终端,将电能表定位信息变化的事件信息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发送到主站;主站多维度分析确认:窃电用户在将电能表从表箱拆下移位到其他位置的过程中,电能表必然会有一个断电事件;当电能表完成移位重新接电后,电能表会产生一个上电事件;主站在收到电能表上报的2个事件后,若该电能表的先发生了上电事件又马上发生了移位事件,同时可确认该电能表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工作人员进行正常的停电、维修、或迁户操作之后,则立即通过网页、短信事件告警功能通知相关的值班人员、用电稽查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核实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35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