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手机app和摄像头的激光瞄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2137.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0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楼平;张贵新;黄晓明;谢宏;姚建锋;邓磊;徐国华;李亮;王华伟;陈诚;岳灵平;张锋;张鹏;刘程;戴建华;李大雨;韦舒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清华大学;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送变电工程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80 | 分类号: | G06T7/80;H04M1/72403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刘正君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手机 app 摄像头 激光 瞄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app和摄像头的激光瞄准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CCD图像传感器对激光瞄准位置进行定位,存在价格高,对于线状物或杆状物无法进行定位的问题。装置包括摄像头、激光器、WIFI路由器和手机端,摄像头安装在激光器上,摄像头与WIFI路由器无线相连,WIFI路由器与手机端无线相连,在手机端内安装有调整激光瞄准位置的app。本发明的优点采用摄像头、激光器、WIFI路由器和手机端构成的结构代替现有的CCD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造价低,无需采用CCD设备,降低了小公司承受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定位和激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手机app和摄像头的激光瞄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CCD图像传感器是观看不可见光斑的主要手段,电荷耦合器件的工作原理是以电荷作为信号,而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器件是以电流或者电压为信号,CCD的基本功能是电荷的存储和电荷的转移。它存储由光或电激励产生的信号电荷,当对它施加特定时序的脉冲时,其存储的信号电荷便能在CCD内作定向传输。CCD工作过程的主要问题是信号电荷的产生,存储,传输,和检测。但这些设备都存在以下问题:
1、ccd设备价格很高,小公司无法承受昂贵的设备。
2、对于线状物或杆状物,例如电网的架空输电线,红旗杆,悬挂的绳子等,由于远红外激光照射在空气中而很难正好照射在输电线或旗杆上,无法利用ccd来观看光斑,这样就无法将激光定位到目标物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CCD图像传感器对激光瞄准位置进行定位,存在价格高,对于线状物或杆状物无法进行定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机app和摄像头的激光瞄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基于手机app和摄像头的激光瞄准装置,包括摄像头、激光器、WIFI路由器和手机端,所述摄像头安装在激光器上,摄像头与WIFI路由器无线相连,WIFI路由器与手机端无线相连,在手机端内安装有调整激光瞄准位置的app。本发明采用摄像头、激光器、WIFI路由器和手机端构成的结构代替现有的CCD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造价低,无需采用CCD设备,降低了小公司承受压力。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容易集成到其他系统中。本发明利用摄像头来观看激光照射在物体上的光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摄像头采用高分辨率、长焦距,以及UVC驱动的摄像头,分辨率为700万~900万像素,焦距为10mm~30mm。本方案对摄像头分辨率和焦距进行了限定,通过满足要求的摄像头能够清洗看到200m以内的小型杂物,这样标定的瞄准位置就会更准、精度更高。分辨率低于700万,则分辨率太低,不方便手机端找出瞄准位置,影响精度,分辨率高于900万像素,提高了摄像头价格,增加了成本。同样焦距低于10mm太短,无法采集到清晰的图像,影响瞄准位置的标定,降低了精度,焦距大于30mm则太长,提高了摄像头价格,增加了成本。
一种基于手机app和摄像头的激光瞄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标定板,将激光器激光照射在标定板上;
S2、摄像头实时采集激光的图像数据,通过WIFI路由器发送给手机端,由手机端对激光的瞄准位置进行标定;
S3、获得标定位置作为激光瞄准位置,根据手机端视频图像,将标定位置对准照射物体,完成激光瞄准。本发明通过摄像头从手机端画面中查看激光位置,并通过对手机端画面位置标定来作为激光瞄准位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标定的瞄准位置对物体进行瞄准,操作简单快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2中瞄准位置标定的过程包括:
S21、手机端对接收到的视频信息进行图像分析处理;
S22、找出手机端视频画面中激光照射在标定板上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清华大学;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送变电工程分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清华大学;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送变电工程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21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