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1765.3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邵萌;曾浩;李勇;段晓峰;曾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伟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23/20;C08L27/08;C08K13/04;C08K3/08;C08K3/34;C08K3/04;C08K3/22;C08K7/04;C08L79/08;C08L79/02;C08K3/28;C08K5/134;C08K5/526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文珊;张文宣 |
地址: | 337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导热 导电 电磁 屏蔽 多功能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领域,该具有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配方中加入纳米铁氧体基、石墨烯、铜粉、炭黑、纳米碳化硅以及高分子材料。本发明所提出一种具有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能够提高产品电磁屏蔽效果,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伸强度以及抗压强度等材料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各个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导热界面材料、导电橡胶材料及电磁屏蔽材料等。这是因为与金属材料相比,高分子复合材料自身轻质、柔性、可压缩、耐腐蚀等优势。一般来说,高分子复合材料是通过在高分子基材中添加所需性能(如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的填料制备而成的。导热导电高分子理论认为,要达到较高的导热、导电性能,填料的添加体积分数要达到60%以上,从而保证填料间互相接触构成连通的导热、导电网络。大量导热填料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成本和重量,而且会使材料的弹性下降、硬度增加,但导热性能却很难得到明显提升。
单独使用石墨烯作为填料并不利于导热导电网络的构建,考虑到目前高质量石墨烯粉体的生产成本依然较高,单独利用石墨烯制备高性能导热导电复合材料并不理想。目前的复合材料中,其电磁屏蔽效果一般,而且复合材料的抗拉伸强度以及抗压强度等材料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能够提高产品电磁屏蔽效果,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伸强度以及抗压强度等材料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导热导电电磁屏蔽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按重量份的各组分采用以下步骤:
S1:将30份-45份铜粉、3份-5份银粉、18份-24份纳米碳化硅、15份-19 份炭黑、16份-23份纳米铁氧体基以及28份-34份石墨烯,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高速搅拌,将物料均匀混合后放入充满惰性气体的烘箱中干燥1小时-3 小时;
S2:再将上述干燥物料与4份-8份氯化锌晶须、10份-18份纳米金属镍以及高分子材料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高速搅拌,再放入充满惰性气体的烘箱中干燥1小时;
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18份-26份尼龙-66、10份-16份聚4-甲基-1-戊烯以及5份-8份聚偏氯乙烯;
S3:将S2所得物料添加到高速同向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在温度190℃-220℃下进行充分混炼挤出,切粒得到6mm-12mm的颗粒。
在本发明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S1步骤中按重量份加入3份-5份银粉与S1步骤中物料一起搅拌,通过加入少量银粉可以大效益地提高该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
在本发明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S1步骤中按重量份加入导热填料,所述导热填料包括2份-4份氮化硅、2份-4份氮化铝以及2份-4份氧化铍中的至少一种,能够提高其导热以及抗压能力。
在本发明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S1步骤中按重量份加入3份-6份抗氧化剂1010以及3份-6份抗氧化剂168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S1步骤中按重量份加入固化剂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3份-5份,使该复合材料更好地凝聚。
在本发明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S2步骤中高分子材料还包括8份-12份聚酰亚胺以及8份-12份聚苯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提高该复合材料的耐高温、耐低温能力以及耐辐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伟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伟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17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淀粉基乳化剂
- 下一篇:一种用于传媒宣传的条幅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