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室内白光LED安全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1755.X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宋佳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光LED 皮肤细胞 人眼 细胞增殖率 安全测试 室内 光源 定性分析 荧光粉激发 辐照 细胞 光源调整 人体细胞 细胞照射 照明产品 光生物 照射 测试 分析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室内白光LED安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荧光粉激发白光LED作为光源对皮肤细胞和人眼细胞进行照射;步骤2、将光源调整为60W/m2强度分别对皮肤细胞辐照为1个小时和对人眼细胞照射2个小时;步骤3、采用MTT比色法对步骤2中皮肤细胞和人眼细胞进行计算获得细胞增殖率;步骤4、将细胞增殖率进行定性分析后判断光源是否安全,该方法基于人体细胞层面表征的进行分析,实现全面、快速、准确地测试室内用白光LED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室内用的LED白光进行测试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室内白光LED安全 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照明科学是针对人与光之间需求关系的研究,包括视觉器官的感知和非视觉两个方面。 而人工光源是其中的纽带,常见的人工光源包括热辐射光源(普通白炽灯、卤钨灯)和气体 放电光源(荧光灯、高压钠灯、高压汞灯、金卤灯等)及固态光源(包括发光二极管、有机 发光二极管等)。其中,固态光源即发光二极管(LE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20世纪 末新出现的半导体照明光源,其技术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1]。在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剧 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倡导使用具有诸多优点的LED照明产品;同时,在产业资本和政府 补贴政策的双重推动之下,其应用领域正由室外照明领域向室内照明领域发展,并正在取代 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等,成为室内照明的首选光源。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重视度和对光生 物辐射效应了解的提高,LED光源光生物安全性已逐渐成为了公众和照明领域专家所探讨的 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用于室内照明中的LED照明产品,尚未经过长期使用的验证,人们 对其光生物安全性的关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3,4]。
光生物安全性研究的是光辐射与生物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光辐射在内的辐射安全已被 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水源、空气、噪音之后人类所面临的第四大环境安全问题[3]。目前国内 外相关机构已经发布了一系列关于LED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性的标准:国际照明委员会 (CIE)在2002年发布了标准CIE S 009/E:2002/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lamps and lamp systems;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2006年发布了标准IEC 62471:2006Photobiological safety of lamps and lamp systems;我国在2006年发布了标准GB/T 20145-2006灯和灯 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在2016至2017年相继发布了标准CSA035.1-2016LED照明产品视 觉健康舒适度测试第1部分:概述、CSA 035.2-2017LED照明产品视觉健康舒适度测试第 2部分:测试方法-基于人眼生理功能的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CSA 035.3-2017LED照明产品 视觉健康舒适度测试第3部分:测试方法-基于眼底功能的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5-10]。同时, 国内外也已经有很多相关领域的学者对LED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 于LED的蓝光危害方面,且实验多处于人体或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层面,细胞层面的实验又多 选用人体或动物眼部细胞[11-14]。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LED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性的评价,尚缺少针对室内用白光LED 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性基于人体细胞层面表征的全面研究及相应的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对室内白光LED安全测试方 案,该方法基于人体细胞层面表征的进行分析,实现全面、快速、准确地测试室内用白光LED 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对室内白光LED安全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荧光粉激发白光LED作为光源对皮肤细胞和人眼细胞进行照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17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R产品检验分析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照质量检测方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