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空气传声路径贡献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0570.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0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捷;肖新标;高阳;金学松;蒋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李蕊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车体 空气 传声 路径 贡献 识别 方法 | ||
1.一种轨道车辆车体空气传声路径贡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一节车体目标侧墙的表面积,设置若干声强检测点,并在该节车体内放置无指向声源;
S2、同时采集车体静止时所述声强检测点所在车体侧墙内部表面和侧墙外部表面的声强;
S3、将采集的所述声强与其对应的声强检测点所占的面积相乘,计算得到该声强检测点的声功率;
S4、根据若干所述声强检测点的声功率,计算车体静止时侧墙内部表面积入射声功率W1和侧墙外部表面积辐射声功率W2;
S5、采集车体运行时声强检测点所在车体侧墙内部表面的声强,基于该声强计算得到车体的侧墙内部表面积辐射声功率W’2,并在车体侧墙外部表面使用声阵列,通过声源识别方法获得车体侧墙外部表面的声强,根据所述声强计算得到侧墙外部表面积入射声功率W’1;
S6、计算得到该车体的空气传声路径贡献量和结构传声路径贡献量:
其中,Cair为空气传声路径贡献量,Cstr为结构传声路径贡献量,τ为空气传声路径透射效率,Wstr为结构振动辐射声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空气传声路径贡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声强检测点均匀、且对称分布于车体侧墙内侧和外侧的表面上,且位于同一行排和同一竖排上的相邻声强检测点的间距均为0.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空气传声路径贡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内放置三个无指向声源,三个无指向声源分别位于该节车体车厢的中心线上、与第一排座椅平齐处,该节车体车厢的几何中心上和该节车体车厢的中心线上、与最后一排座椅平齐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空气传声路径贡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强检测的方法为:
所述车体内部侧墙表面和外部侧墙表面分别使用声强探头对若干个节点逐个进行声强扫描,且每个声强检测点车体内、车体外同时对应扫描,每个测点测试30s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体空气传声路径贡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内部表面积入射声功率W1、侧墙外部表面积辐射声功率W2、侧墙内部表面积辐射声功率W’2和侧墙外部表面积入射声功率W’1均通过若干声强检测点对应的声强进行面积积分所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05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