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巢式生态护岸系统及其建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7123.6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9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伟;彭建华;丁庆秋;邹曦;胡莲;万成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A01G9/02;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董路,王敏锋 |
地址: | 43007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巢式 生态 护岸 系统 及其 建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巢式生态护岸系统及其建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流护岸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岸坡稳定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基本功能,在护岸工程设计中,为了控制河势和确保河道的防洪安全,着力于运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而很少考虑河道的生物繁衍栖息、景观、娱乐等其他功能。由于护岸形式的单一性,使河流栖息地的多样性受到破坏,而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从而进一步破坏了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近年来,利用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的生态护岸技术快速发展,在河岸带绿化、景观、亲水以及增强河道自净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多侧重于植被和景观效果,而很少考虑水生动物繁衍、栖息的需求。
传统护岸和生态岸坡很少设计有孔洞和巢穴,又缺少适宜附着基质,不适于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产卵、受精和孵化,使得多种鱼类失去了自然的繁衍条件,不利于为鱼类提供生存环境。因此,将岸坡工程防护措施与植被防护和鱼类栖息地保护相结合,在保证稳固又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的绿色植被的基础上,研发鱼巢式生态护岸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鱼巢式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相对较晚,近年来,逐步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国内许多研究者针对河湖水体人工鱼巢、鱼巢式护岸构建都做过有效的努力,形成了一些不错的技术方案。如:《鱼巢式生态护岸砖》(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316522.2)在砖基体中间设计“Z”字形凹槽,底部设通孔,可供植物生长,同时也可让鱼类栖息、产卵;《通透型生态鱼巢砖》(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803019.0)采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了一种通透型生态鱼巢砖;《一种混凝土预制人工鱼巢护坡及其制造与施工工艺》(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036393.6)采用若干混凝土箱型鱼巢构建鱼巢护坡,混凝土鱼巢箱底壁敞开、上壁封闭,前壁设有鱼门,内设超细纤维人工水草,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生态鱼巢自锁砌块》(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246230.8)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具有自锁功能,且可为水族提供更大活动空间的生态鱼巢自锁砌块;《生态型鱼巢构件》(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124304.X)设计了一种新型鱼巢构件,构件左右两侧中部位置设有圆形孔并与中间的方形鱼巢空腔连通,具有结构稳定性强、节约成本、适合一定变形等优点。上述技术方案各有特点,但如何基于鱼类繁衍栖息考虑设计合理的护岸结构,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研究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巢式生态护岸系统及其建构方法,该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便于鱼类繁衍、栖息,有利于水体中鱼类资源的保护与维持,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河流生态环境。
该系统的构建方法简单,构建成本低。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鱼巢式生态护岸系统,包括斜披式护岸基础和沿斜坡式护岸基础自下而上码放的N层鱼巢,位于上层的鱼巢的底部固定于下层鱼巢的顶部上,N层鱼巢整体为台阶式结构,每层鱼巢由多个鱼巢单元体预制件沿斜坡式护岸基础长度方向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的鱼巢单元体预制件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鱼巢单元体预制件包括顶板和底座,顶板和底座相互平行,鱼巢单元体预制件内设有附着基质,各层鱼巢与斜坡式护岸基础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1#鹅卵石,各层鱼巢的底部上放置有2#鹅卵石。
所述的鱼巢单元体预制件还包括多根斜柱、边沿立柱和中间立柱支撑,鱼巢单元体预制件呈四棱台状,鱼巢单元体预制件的纵截面呈直角梯形,顶板为透水板,底座为方格网状结构,顶板的面积小于底座的面积,顶板通过多根斜柱、边沿立柱和中间立柱支撑在底座上,各斜柱的下端固定安装于底座对应的边沿上,各斜柱的上端固定于顶板对应的边沿上,各边沿立柱的下端固定于底座对应的边沿上,各边沿立柱的上端固定于顶板对应的边沿上,各中间立柱的下端固定于底座的网格交叉点处,各中间立柱的上端固定于顶板对应位置处,顶板与各斜柱连接的边沿上设有立挡板,立挡板位于各斜柱上方,立挡板垂直于顶板,立挡板与顶板整体呈L型结构。
底座上固定安装斜柱的边沿上设有斜挡板,各斜柱的底部固定于斜挡板上,斜挡板的垂直高度与立挡板的高度相同。
从底层鱼巢到N-1层鱼巢中,各层鱼巢顶部的立挡板与位于其上层的鱼巢的斜挡板之间覆盖有土壤层,最上层鱼巢的立挡板与斜坡式护岸基础顶部之间覆盖有土壤层,各土壤层的厚度等于立挡板的高度,各土壤层上种植有多年生耐淹草本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未经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7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