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栽培雷竹的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6858.7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景新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新有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5400 江西省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栽培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雷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垦地: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30至40厘米;选择母竹: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至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挖掘母竹: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大于等于2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5至6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消毒药水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栽培母竹: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20至25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雷竹山区冬季栽植成活率低,容易受冻,失水等技术难题,将雷竹的成活率由原来的80%提升到9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植物的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栽培雷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雷竹,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2000 年在都江堰市试种成功。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收入多、年年出笋无大小之分、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
在宋代赞宁的《笋谱》中记载 : “种竹无时,雨后便移栽”。由于冬天降雨量普遍偏少,长期以来竹子的造林季节都选择在春季进行。雷竹现阶段的栽植时间主要在春季 2月,梅季 6 月。新栽植起 4 至 5 年的雷竹林称为丰产雷竹林,由于雷竹在春季出笋,春季移栽对丰产雷竹林影响较重,而且严重影响丰产雷竹林的竹笋产量。夏季栽植气温偏高,地块极易缺水,竹蔸失水,必需实行人工浇灌 3-5 次,增大了栽植的工作量。并且,现阶段雷竹栽植技术的不完善,导致雷竹移栽成活率普遍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对丰产雷竹林影响小、成活率高并成林快的栽培雷竹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一种栽培雷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垦地 :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耕垦深度为 30 至 40 厘米,在冬季将林地进行全面耕垦,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林地造林条件,提高雷竹成活率,又可以冻死土中越冬害虫,有效降低林地害虫密度 ;
选择母竹 :选择由新出笋生长2至3年的雷竹作为母竹,因为1年生雷竹竹鞭处于弱龄阶段,抗寒能力弱,且冬季气温干燥,容易失水,3 年以上的老竹不宜做母竹,因老竹竹鞭稀疏,鞭芽不齐,多数已出笋或腐烂,剩下少数的芽,质量差,不饱满,成活率低,有些虽然能栽活,但却不会发芽,更难以成林 ;
挖掘母竹 :将母竹从土壤中挖掘出来,控制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直径大于等于 25厘米,去掉多余的竹稍,控制竹稍数量为 5 至 6 支,控制去稍切口整齐、无破裂,用消毒药水对母竹竹蔸所带的土团外露的竹鞭切口和去稍切口进行喷雾消毒 ;
栽培母竹 :将母竹栽培到土壤中,栽培深度为土壤以下 20 至 25 厘米,将土壤回填夯实,然后在回填夯实的土壤表面铺设一层薄膜,以防止冻害和大雪危害,起到保温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在上述栽培雷竹的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挖掘母竹过程中,用消毒药水进行喷洒消毒的同时,使用促发新根剂对母竹竹蔸所带的竹鞭切口进行喷洒,这样可以促进根系提早快速发育。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在上述栽培雷竹的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促发新根剂为200 毫克 / 升的萘乙酸溶液或 ABT 生根粉溶液。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在上述栽培雷竹的方法中,优选的是,所述消毒药水为125 至 167 克 / 升的敌磺钠溶液。
本发明的效果和优点如下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新有,未经景新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8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