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6686.3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6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才友;王平;杨鹏;徐鸿;代劲松;曾庆华;邢梦婷;王刘翀;李祥;陈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双艳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体 隔声 第二元件 第一元件 降噪 预设 第二表面 声源 声波 第一表面 方向周期性 表面延伸 交通领域 声屏障 密贴 延伸 | ||
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属于交通领域。隔声结构体用于声源进行降噪。隔声结构体具有沿预设方向周期性分布的多个阻声单元。阻声单元包括: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一元件,在预设方向第一元件具有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第一厚度d1,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c1;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二元件,在预设方向第二元件具有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的第二厚度d2,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二元件中的声速为c2;第二元件以第三表面与第一元件的第二表面密贴布置;阻声单元的预设厚度满足d1/c1=d2/c2。本发明提出的隔声结构体是一种经济合理、降噪效果佳的声屏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节能环保、准点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大城市防治交通拥堵的有力措施,但因其运营带来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却不容忽视,该问题已经成为沿线居民的投诉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过大的环境噪声下,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故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控制噪声污染问题。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国际国内普遍采用设立声屏障的方式来治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噪声污染问题,多年实践经验表明,设立声屏障后的大部分区段的城轨交通环境噪声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居民对于某些噪声敏感点的降噪要求高,目前的声屏障降噪措施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开发降噪性能更加优越的降噪工具。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改善、甚至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隔声结构体及降噪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了一种隔声结构体。
隔声结构体用于声源进行降噪。
隔声结构体具有沿预设方向周期性分布的多个阻声单元,阻声单元具有在预设方向的预设厚度d。
阻声单元包括:
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一元件,在预设方向第一元件具有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第一厚度d1,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一元件中的声速为c1;
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二元件,在预设方向第二元件具有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的第二厚度d2,声源产生的声波在第二元件中的声速为c2;
第二元件以第三表面与第一元件的第二表面密贴布置;
阻声单元的预设厚度满足:d=d1+d2,且d1/c1=d2/c2。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第一元件是由固体材料制作而成,第二元件为空气层。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固体材料包括混凝土、复合玻璃、铝材、聚碳酸酯、钢、铸铁、铜中的任一种,优选地,第一元件是平面板形结构。
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示例中,第一元件的密度为2000~11000kg/m3。
优选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2200~10000kg/m3。
更优选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3000~8000kg/m3。
最优选地,第一元件的密度为4500~6300k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高架桥防风阻沙板
- 下一篇:一种道路景观声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