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顶底板相对移动距离的液压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6301.3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来;刘睿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瀚德润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山北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柱 下端 顶梁 掩护梁 上端 底座 相对移动距离 测量立柱 液压支架 顶底板 铰接 立柱 测量 底板 嵌套 相对移动量 弹簧连接 底座铰接 上端固定 支撑顶梁 支护顶板 圆筒形 观测 伸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顶底板相对移动距离的液压支架,包括底座、立柱、顶梁、掩护梁、连杆,立柱至少有并排的两个、其下端固定于底座上、上端固定于顶梁上以支撑顶梁,所述顶梁后端与所述掩护梁上端铰接,掩护梁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还设有测量立柱,该测量立柱包括第一测柱及第二测柱,第二测柱为圆筒形,第一测柱嵌套于第二测柱内、其下端与设置在第二测柱内的弹簧连接、其上端伸出第二测柱内并与所述顶梁相连,该第一测柱上有刻度,所述第二测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本发明可以在支护顶板的同时观测顶板及底板相对移动量,结构简单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支架,具体涉及一种测量顶底板相对移动距离的液压支架,属于矿山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液压支架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工作面支护,并在工作面下方形成工作空间。由于井下工作面顶板及底板岩层压力较大,且顶板较为破碎,因此顶板及底板不稳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在矿井下,顶板及底板在岩层压力的作用下,不断相对移动,该相对移动量是判定顶板及底板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顶底板相对移动距离的液压支架,本液压支架可以在支护顶板的同时观测顶板及底板相对移动量,结构简单实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测量顶底板相对移动距离的液压支架,包括底座、立柱、顶梁、掩护梁、连杆,立柱至少有并排的两个、其下端固定于底座上、上端固定于顶梁上以支撑顶梁,所述顶梁后端与所述掩护梁上端铰接,掩护梁下端与所述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还设有测量立柱,该测量立柱包括第一测柱及第二测柱,第二测柱为圆筒形,第一测柱嵌套于第二测柱内、其下端与设置在第二测柱内的弹簧连接、其上端伸出第二测柱内并与所述顶梁相连,该第一测柱上有刻度,所述第二测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测柱的圆筒内壁设有触发式报警开关、与触发式报警开关相连的有报警灯,该报警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测柱的下方,所述报警灯设置在所述测量立柱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为毫米刻度。
本发明使用时,升高立柱,使顶梁支撑顶板,并具有一定初撑力,此时第一测柱在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上升,记下上升后第一测柱露伸出在第二测柱外的刻度,以后定时观测该刻度变化;当岩层压力过大,导致顶板及底板互相靠近时,顶梁与底座的距离也随之缩小,第一测柱缩入第二测柱内,第一测柱露伸出在第二测柱外的刻度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根据刻度变化值来确定顶板及底板相对移动距离。同时,测量立柱也会对顶板起到一定支撑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本液压支架的初撑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其中:1.顶梁,2.掩护梁,3.连杆,4.底座,5.立柱,6.测量立柱、61.第一测柱、62.刻度、63.第二测柱、631.报警开关、6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测量顶底板相对移动距离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4、立柱5、顶梁1、掩护梁2、连杆3,立柱5至少有并排的两个、其下端固定于底座4上、上端固定于顶梁1上以支撑顶梁1,顶梁1后端与掩护梁2上端铰接,掩护梁2下端与连杆3的上端铰接,连杆3的下端与底座4铰接;还设有测量立柱6,该测量立柱6包括第一测柱61及第二测柱63,第二测柱63为圆筒形,第一测柱61嵌套于第二测柱63内、其下端与设置在第二测柱63内的弹簧64连接、其上端伸出第二测柱63内并与顶梁1相连,该第一测柱61上有刻度62,第二测柱63的下端固定于底座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瀚德润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瀚德润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6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