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紧邻暗河岩溶隧道地层的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5990.6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俊;张行道;赵国祝;宋战平;刘威;韩伟辉;谢波;于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成运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性梁 工字钢 拱脚 开挖 岩石 岩溶隧道 上台阶 地层 支撑 隧道 喷射混凝土 区域隧道 隧道施工 仰拱施工 轴线方向 充填体 上悬臂 下台阶 下悬臂 中台阶 悬臂 仰拱 施工 填充 超前 穿越 中断 封闭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紧邻暗河岩溶隧道地层的加固方法,首先,沿掌子面轴线方向,在隧道上断面超前下断面开挖3米,形成上台阶,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而后,在上台阶的拱脚处水平的插入工字钢,形成以较完整的岩石为支撑的上悬臂刚性梁;继续开挖中断面3m,在所形成的中台阶拱脚处水平插入工字钢,形成以较完整的岩石为支撑的中悬臂刚性梁;之后,开挖下断面3m,在所形成的下台阶拱脚处水平插入工字钢,形成以较完整的岩石为支撑的下悬臂刚性梁;进行仰拱施工,并完成仰拱填充。利用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加固方法施工,提高了穿越岩溶充填体区域隧道的稳定性,为实现隧道高质量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大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土木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紧邻暗河岩溶隧道地层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该地质现象会影响其周边围岩的稳定性及力学分布情况,影响周边的工程施工质量。在岩溶区隧道的施工过程中,紧邻暗河隧道穿越充填淤泥地层隧道的施工过程中,隧道边墙因淤泥承载力不足出现上部拱沉降大,尤其是对于高速铁路隧道而言该情况更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紧邻暗河岩溶隧道地层的加固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紧邻暗河岩溶隧道地层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沿掌子面轴线方向,在隧道上断面超前下断面开挖3米,形成上台阶,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②在上台阶的拱脚处水平的插入工字钢,形成以较完整的岩石为支撑的上悬臂刚性梁;
③开挖中断面3m,在所形成的中台阶拱脚处水平插入工字钢,形成以较完整的岩石为支撑的中悬臂刚性梁;
④开挖下断面3m,在所形成的下台阶拱脚处水平插入工字钢,形成以较完整的岩石为支撑的下悬臂刚性梁;
⑤进行仰拱施工,并完成仰拱填充;
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通过岩溶填充区。
进一步,开挖各断面时,一次进尺0.5-0.8m,且每次开挖长度均为3m。
进一步,所述上悬臂刚性梁、中悬臂刚性梁以及下悬臂刚性梁伸入岩溶填充体的部分为2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利用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加固方法施工,提高了穿越岩溶充填体区域隧道的稳定性,为实现隧道高质量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大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所施工的台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施工方法中工字梁结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台阶;2-中台阶;3-下台阶;4-隧道中线;5-工字钢;6-岩溶填充体;7-较完整的岩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59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