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苏提取物及其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5194.2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2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丽;王忠跃;马伟伟;刘名飞;张昊;黄婧婧;朱昌叁;郝娜;黄航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5/22 | 分类号: | A01N65/22;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董涛 |
地址: | 10008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苏提取物 醇提物 抗菌物 食品安全性 旋转蒸发仪 超声提取 减压抽滤 抗菌活性 连续提取 葡萄果实 生物农药 乙醇浸泡 植物干粉 抑菌谱 种植物 抗性 称取 备用 无毒 应用 浓缩 保存 合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苏提取物,所述的紫苏提取物为醇提物,其中醇提物提取方法为:是称取粉碎样品800g,用5倍量的乙醇浸泡植物干粉,室温下静置12h;超声提取2h;减压抽滤,连续提取3次,合并滤液,在45℃下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后,4℃中保存、备用;还包括紫苏提取物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本发明所用的紫苏提取物是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其具有抗菌活性高、抑菌谱广、不易产生抗性、对人和动物无毒的特点,可以提高葡萄果实食品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源生物农药,更具体涉及一种紫苏提取物及其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葡萄与其它园艺作物一样,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限制因子,常见的、危害严重的葡萄病害如葡萄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这些病害的为害严重影响葡萄质量和产量,不但是我国葡萄生产上必须解决的困难,而且也是世界性葡萄生产上的难题。农业生产中,常用防控方法为使用化学农药的化学防治法,但是化学防治存在引起葡萄病原菌的抗药性、残留污染、再猖獗等风险。使用多种方法交替配合综合防控是病虫害防控及防止真菌毒素污染的发展方向和避免风险的途径。因此寻找非化学农药的其它途径和方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植物中挖掘植物源方法,包括开发植物源农药、从植物源化合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甚至植物浸提液的直接利用,是这个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是唇形科(Labiatae)紫苏属(Perilla)植物,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也有。本植物在我国栽培极广,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叶又供食用。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但未见将其作为生物农药应用到葡萄病害防治的报道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紫苏提取物及其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能够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且可提高葡萄食品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紫苏提取物,所述的紫苏提取物为醇提物,所述的醇提物提取方法为:是称取粉碎样品800g,用5倍量的乙醇浸泡植物干粉,室温下静置12h;超声提取2h;减压抽滤,连续提取3次,合并滤液,在45℃下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干燥后,4℃中保存、备用。
还涉及一种紫苏提取物作为植物抗菌物的应用,所述的紫苏提取物对以下病害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活性,主要包括葡萄灰霉病菌、葡萄白腐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和炭黑曲霉病菌。
进一步,其中所述的葡萄炭疽病菌包括对多菌灵高抗炭疽病菌菌株,所述的灰霉病菌包括对多菌灵高抗灰霉病菌菌株。
进一步,所述的醇提物浓度为0.3125mg/mL-5mg/mL。
进一步,当醇提物浓度为5mg/mL时,对炭疽病菌、白腐病菌、灰霉病菌和炭黑曲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9.70%、48.25%、24.92%和11.27%,对多菌灵敏感炭疽病菌菌株FJZZ-62、 coll-9和coll-20的抑制率分别为58.33%、41.64%和46.88%,对多菌灵高抗炭疽病菌菌株 FJND-9、FJND-40和GZSD-89的抑制率分别为64.10%、61.24%和58.83%,对多菌灵敏感葡萄灰霉病菌菌株GXGL-7、GXNN-6和GXNN-7的抑制率分别为34.93%、41.64%和36.07%,对高抗葡萄灰霉病菌菌株HBLF-10、GXZY-4和GXZY-7的抑制率分别为45.02%、59.60%和 65.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51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