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炬树花粉变应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4148.0 | 申请日: | 201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8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郝廷;马晓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22 | 分类号: | A61K36/22;A61P11/02;A61P37/08;A61P17/00;A61P11/06;A61K1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16 北京市通州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炬树 花粉变应原 花粉 制备 生物技术药物 真空冷冻干燥 花苞 花粉原料 脱脂 提取液 过滤 采集 浓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炬树花粉变应原,属于生物技术药物领域,具体指火炬树花粉变应原制备方法。火炬树花粉变应原按以下制备方法制成:火炬树花苞采集、自然脱落法收集花粉、花粉纯化、脱脂、干燥即为火炬树花粉原料,原料按照1∶10~20比例加提取液提取,离心、过滤、浓缩、真空冷冻干燥,即为火炬树花粉变应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诊断治疗火炬树花粉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变应性皮炎和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诊断治疗的变应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科学家Noon和Freeman于1911年首次用花粉提取液来治疗花粉过敏,变应原从此发展起来。我国变应原自19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中国主要的致敏变应原的种类,同时开发出了相应的变应原产品200余种。
火炬树原产北美。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国内引种,1974年以来向全国各省区推广,我国华北、西北大量栽培,主要用于荒山绿化兼作盐碱荒地风景林树种。火炬树繁殖速度之快,许多绿化树种都无法相比,它同时具有独特的优良特性和严重的潜在危害。
由于其超强的繁殖能力,火炬树具有许多入侵物种的特性。例如适应能力强,根蘖繁殖,常成片分布,成熟早,结实量大等,已被研究者列为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地区的杂草之一。火炬树有非常强的侵占力,一旦离开原产地,就会因为失去天敌的控制而疯长,危及引种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失衡。通过调查发现,在火炬树成片生长的地方,大量物种均受到排挤。长此以往是非常危险的。火炬树的花序大,产生花粉多,将逐渐形成新的花粉过敏原。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在增加。伴随着环境的改变和过敏人群的增加,引起过敏的种类逐渐增多。由于缺少火炬树花粉变应原无法进行对火炬树花粉过敏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未见有火炬树花粉变应原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炬树花粉变应原的制备方法。
火炬树(Rhus typhina)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无患子目、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株高9~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茂密。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锯齿。花杂性或单性异株,顶生圆锥花序。花期5~6月。光学显微镜下,花粉近球形,直径56微米;极面观三裂圆形,赤道面观近球形;具3孔沟,沟长达两极;外壁2层,等厚,表面具细颗粒状纹饰。
本发明第一方面是提供了火炬树花粉原料的制备方法。
1)在火炬树开花传粉季节采集盛开的花苞,用洁净水冲洗三遍以上洗去附着在花苞上的尘土等杂质,用吹风机将花苞吹干,花苞放置在洁净的牛皮纸上,晾晒。
2)花苞的晾晒环境要求阳光充足,通风好,自然脱落法收集花粉,超声振筛法将收集的花粉通过200目和500目筛,取200目和500目筛之间的花粉。
3)将花粉用丙酮脱脂3次以上,每次约30min,真空干燥48小时以上。
4)将真空干燥后的花粉进行灌装、贴标签,充高纯氮气,密封,即为火炬树花粉原料,-20℃以下避光保存。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火炬树花粉变应原的制备方法。
1)提取:火炬树花粉原料与50mM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按1~2∶20(W/V)的比例混合,2~8℃,搅拌提取24h。
2)离心:于4℃,8000rmp离心15~30分钟。
3)过滤:上清液滤纸过滤,0.22μm膜除菌过滤。
4)浓缩:用截留分子量5kD的膜,以pH8的50mM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衡滤,至滤出液无色为止,超滤浓缩至体积为原体积的三分之一,收集回流液,经0.22μm膜过滤除菌得火炬树花粉变应原原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41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