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质与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23966.9 | 申请日: | 201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8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清;方家振;吴伟新;赵崇翔;刘佳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5 | 分类号: | H01M10/056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吕雁葭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质 电池 | ||
电解质包括:(a)100重量份的氧化系固态无机电解质;(b)20至70重量份的[Li(‑OR1)n‑OR2]Y,其中R1为C1‑4的烷撑基,R2为C1‑4的烷基,n介于2至100之间,且Y为PF6‑、BF4‑、AsF6‑、SbF6‑、ClO4‑、AlCl4‑、GaCl4‑、NO3‑、C(SO2CF3)3‑、N(SO2CF3)2‑、SCN‑、CF3CF2SO3‑、C6F5SO3‑、CF3CO2‑、SO3F‑、B(C6H5)4‑、CF3SO3‑、或上述的组合;(c)1至10重量份的纳米氧化物;以及(d)1至20重量份的黏着剂。上述电解质可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以形成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电池与其采用的电解质。
背景技术
现行液态锂离子电池的重量能量密度偏低,循环寿命有限,导致单位蓄电成本居高不下。但是单方面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容易加速诱发电化学电池一连串安全问题,其中包含漏液、膨罐、发热、冒烟、燃烧、或爆炸等问题,严重限制使用性。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电解质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达到能量、寿命、成本、与安全等因素的最佳平衡。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3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