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填充物改性制备高密度ABS树脂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23253.2 | 申请日: | 201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 发明(设计)人: | 罗闯;周川;王益波;孙志恒;赵欣麟;佟小倩;李耀波;刘万胜;王岩;刘维钧;张东梅;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K9/04;C08K7/14;C08K3/30;C08K7/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赵晓宇 |
| 地址: | 12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填充物 改性制备 活性碳 双螺杆挤出机 制备技术领域 高分子材料 高速搅拌机 玻璃纤维 复合填料 挤出造粒 物理性质 电性能 电阻率 悬臂梁 钛酸酯 包埋 改性 粒料 合成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填充物改性制备高密度ABS树脂的方法。将BaSO4与活性碳在室温下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保证活性碳孔径中包埋一定量的BaSO4,然后加入玻璃纤维,再缓慢加入钛酸酯,继续搅拌后,获得经过表面处理的复合填充物填料。将上述复合填料与ABS树脂按一定比例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挤出造粒后得到高密度ABS的粒料。本发明改性的高密度ABS树脂产品,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在140‑175J/m之间,材料的电阻率在500‑1500Ω·cm,密度在1.4‑1.65g/cm3之间,具有抗冲击强度高、物理性质稳定、电性能优良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填充物改性制备高密度ABS树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密度ABS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音响效果,主要应用于高档次的音响行业中,目前工业上生产高密度ABS的主要方法是以CaCO3或BaSO4为单一填料来进行改性,但单一填料容易导致ABS产生缺陷,因此产品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弹性模量等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产品的综合性能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填充物改性制备高密度ABS树脂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填充物改性制备高密度ABS树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BaSO4与活性碳在室温下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混合均匀,保证活性碳的多孔结构中包埋一定量的BaSO4;
2、加入玻璃纤维,再缓慢加入钛酸酯偶联剂,继续搅拌5分钟后,获得经过表面处理的复合填充物填料;
3、将上述复合填充物填料与ABS树脂按比例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挤出造粒后得到高密度ABS的粒料;
步骤1中,优选地使用的BaSO4平均粒径为0.1-10μm;
步骤1中,优选地使用的活性碳为多孔结构,孔径为0.2-20μm;
步骤1中,优选地BaSO4与活性碳的质量比为1:0.8-1:1.8;
步骤2中,优选地,玻璃纤维的质量控制在复合填充物总质量的0.2%-5%;
步骤2中,优选地,钛酸酯作为偶联剂,其用量控制在复合填充物总质量的0.1%-6%;
步骤3中,优选地,复合填充物填料与ABS质量比为1:1-1:5。
步骤3中,优选地,挤出温度控制在180-230℃,螺杆转速控制在200-450rpm/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复合填料制备高密度ABS树脂的方法,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各组分之间的最佳配比,在提高ABS树脂密度获得良好音质效果的同时,又保证了其他性能不受损失,克服了传统的单一填料加入后导致产品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弹性模量、拉伸强度以及热稳定性能等性能降低的不足。BaSO4与活性碳混合形成的包埋结构使得产品既具有活性碳的低电阻率以及屏蔽效能,又具有BaSO4的高密度,在满足传统音响材料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克服各种电磁干扰,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非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ABS树脂产品的样条使用CJ110-EII型注塑机注塑样条,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按照ASTM D256-1990B测试其冲击性能,各种物理性质参数使用TS-2000M型高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万能试验机进行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3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