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成型减震机构及其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2831.0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0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方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柏明 |
主分类号: | A43B13/12 | 分类号: | A43B13/12;A43B13/18;A43B13/20;A43B17/00;A43B17/03;B29D3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罗伟添;秦维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 成型 减震 机构 及其 制作 模具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减震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减重部和包裹部;包裹部设置于减重部的底部或面部,或者包裹部设置于减重部的周壁;又或者包裹部设置在减重部的周壁,以及设置在减重部的顶面和/或底面;减重部和包裹部一体成型,包裹部的密度或硬度比减重部大。该减震机构的包裹部与减重部完全贴合一体成型,免去打粗、涂处理水、涂胶水等工艺,环保,产品质量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减震机构的制作模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本发明又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把预先生产的减重部放入模具内,再注入包裹部材料,包裹部鞋材与减重部紧密贴合一体硬化成型,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成型减震机构及其制作模具和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人们对鞋子的减震功能、耐穿性、外观和环保性都有较高的要求。鞋子中发挥减震功能的机构一般包括:鞋底、鞋垫和减震器。上述这些减震机构一般设置有气垫、弹力胶减震部、Gel减震部和发泡减震部等,其中,发泡减震部的发泡材质一般包括EVA、PU和TPU。但是,上述的这些减震部都是由单一材质构成的,由一种材质构成的减震部只能局限于一种材质的物性,决定了减震部功能的不全面。
例如:气垫是由TPU膜包裹空气形成,具有轻质和外观透明的优点。但TPU膜上会有气孔,所以气垫存在漏气的风险;同时,PTU膜的厚度很薄,一般只有0.5mm厚,且所有气垫都是外露于鞋底外侧,或者贴合PU或EVA等发泡气孔透气材质,所以气垫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地面上的尖锐物刺穿,导致破损而无法穿着。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有的气垫在其中央部分会设有坚硬的TPU骨架,以在气垫漏气后起到支撑作用。但是,这样的设计存在增加重量、减震效果下降的缺点。而且气垫漏气后,四周没有了支撑力,即使中间有TPU骨架,也会像穿高跟鞋一样容易不稳,容易歪脚。
弹力胶减震部和Gel减震部均具外观透明、不怕刺破的优点,但同时存在重量大、容易粘尘、容易变污浊而影响透明度和弹性较差的缺点。为减轻重量,这两种减震部的内部一般做出很多很大的中空孔(制作模具上设置有凸柱体)。但这样会造成减震部不稳定,易变形。另外,Gel减震部了为提高抗撕裂和贴合力,制作时会采用在模具内壁上吸附TPU膜的工艺进行生产。如果在减震部的外表面上贴一层TPU膜,而基于现有的生产工艺,模具内起减重作用的凸柱体会阻挡TPU膜的吸入,导致无法正常生产。
此外,EVA、PU和TPU发泡减震部均具有质轻、弹性好的优点,但缺点是没有气垫和弹力胶减震部的透明外观。而且这些发泡减震部只能展现一种硬度,而人体足部受力点是集中在后跟的,太软的后跟会导致歪脚,而太硬会导致前掌无弹性。同时,穿着者的重量参齐不齐,10~150公斤均有分布。实践中证明,较重的人穿着爆米花(TPU发泡)鞋底和全掌气垫一段时间后,后跟会出现不稳现象,易变形,有可能会对关节造成伤害。也就是说,这些发泡型减震部无法做到稳定性与弹性共存,另外它们还有易吸水,容易脏的缺点。
此外,对于现有的鞋底来说,使用模具进行一次生产,也只能生产出一种材质一种物性的鞋底,要制作出大底和中底组合的鞋底,必须分别生产大底和中底,再用人工的方法把两者贴合,工序包括打粗、涂抹处理水和胶水贴合等。生产过程不环保且成本高,由于两者用不同的模具生产,经常会因为吻合度不佳而造成许多不良品,而且人工贴合会因为工人素质参差不齐而造成脱胶、产品标准参差不齐的现象。再者,假如大底片是透明的,这将极大地增加生产难度。首先工人打粗会破坏透明度,处理水和胶水也会让透明度大底发黄变色。同时,打粗、涂处理水、涂胶水和贴合工序都会污染环境,损害工人的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柏明,未经方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28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