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印刷行业的光活性荧光色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21090.4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7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张颍龙;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家思特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00 | 分类号: | C09D17/00;D06P1/46;D06P1/52;D06P1/673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连围 |
地址: | 236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印刷 行业 活性 荧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印刷行业的光活性荧光色浆,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有机硅树脂20‑40份、环氧树脂10‑20份、丙烯颜料10‑20份,檀香粉5‑15份,松香粉4‑8份,竹炭纤维2‑5份,碳酸钙1‑2份,黄色纳米色浆10‑20份,红色纳米色浆10‑20份,表面活性剂2‑4份,有机硅单体5‑8份、多元醇10‑15份,交联剂5‑8份,附着力促进剂2‑4份,葡萄糖5‑10份,生漆2‑4份。本发明所述的荧光来源于硅杂化的碳量子点,在确保实现荧光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了色浆的毒性和挥发性物质,提供一种绿色环保的色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表面固色色浆,尤其涉及一种活性荧光表面固色色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荧光色浆也叫日光荧光颜料,它吸收可见光和紫外线,能把紫外光转变为一定颜色的可见光进行反射,其总的反射光强度大大高于一般颜料,具有非常艳丽的色彩。荧光颜料通常由荧光染料、载体树脂组成,载体树脂提供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荧光染料溶解于载体树脂中。
但在目前的印刷行业中,荧光颜料应用于纺织印染或涂料时,其荧光特效主要来自于具有一定毒性的有机着色荧光材料,因其负载率第且牢固性较差,如果将其直接应用于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服装行业,将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鉴于其荧光性能来源于荧光引发剂,其发光性能不稳定,随着使用时间的拉长,荧光性能逐渐蜕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04.13公开的一项发明专利申请(CN 105482019 A,一种耐高温无甲醛荧光颜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荧光颜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荧光颜料乳液包括下述重量组分:聚合单体100%,乳化剂0.5%~10%,引发剂0.01%~10%,着色剂0.001%~20%,去离子水50%~500%。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7.07.31公开的一项发明专利申请(CN 107312117 A,一种水性荧光颜料色浆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能提高现有乳液聚合工艺生产的荧光乳液的遮盖力和荧光反射强度的荧光颜料色浆,包括保护胶、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染料、去离子水、苯乙烯、丙烯氰丙烯酸酯类单体、偶氮二异丁腈、5%HCl和10%NaOH的复配。
但传统荧光染料,主要原材料和染色工艺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对染料的性能要求和环保要求都逐步提高,所以需要不断地研发性能高、无毒性且荧光性能优越的用于印刷行业的活性荧光色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印刷行业的光活性荧光色浆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性荧光染料和油性荧光染料荧光性能不稳定,负载率低且牢固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印刷行业的光活性荧光色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及其重量配比:有机硅树脂20-40份、环氧树脂10-20份、丙烯颜料10-20份,檀香粉5-15份,松香粉4-8份,竹炭纤维2-5份,碳酸钙1-2份,黄色纳米色浆10-20份,红色纳米色浆10-20份,表面活性剂2-4份,有机硅单体5-8份、多元醇10-15份,交联剂5-8份,附着力促进剂2-4份,葡萄糖5-10份,生漆2-4份。
优选地,所述有机硅单体为正硅酸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多元醇为新戊二醇、季戊四醇、一缩二乙二醇、3-甲基-1,3-丙二醇、三羟基丙烷、N-甲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月桂酸钠。
优选地,所述着力促进剂由环己醇、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按照重量比1:1制成。
一种基于印刷行业的光活性荧光色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家思特涂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家思特涂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1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