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李物品安全检查装置及其检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20977.1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韡;何竞择;许圆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G01N23/04;G01V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李 物品 安全检查 装置 及其 检查 方法 | ||
1.一种行李物品安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1)、DR射线发生器(2)、DR探测器(3)、CT射线发生器(4)、CT探测器(5)、计算机(6)和待测物(7);待测物(7)放置在传送带(1)端部,传送带(1)上靠近待测物(7)一端的侧面固定安装有DR射线发生器(2)和DR探测器(3);传送带(1)上远离待测物(7)一端的侧面对称安装有CT射线发生器(4)和CT探测器(5),计算机(6)分别与DR探测器(3)和CT探测器(5)相连,用于处理并重建DR探测器(3)和CT探测器(5)反馈的信号,并控制传送带(1)、DR射线发生器(2)、DR探测器(3)、CT射线发生器(4)和CT探测器(5)的工作状态;利用计算机(6)图像智能分析系统中的智能神经网络对投影DR图像进行形状判断,并利用双能物质识别算法对待测物(7)进行物质成分判断,综合形状判断和物质成分判断的结果;
首先利用DR射线发生器(2)对待测物(7)进行二维X射线投射,再利用DR探测器接收投射图像信号并反馈给计算机(6)进行形状判断和物质成分判断,综合判断结果,给出待测物(7)CT扫描的重点位置、CT扫描速度、CT扫描次数和CT扫描方式的优选方案,然后利用CT射线发生器(4)对待测物(7)进行三维X射线扫描,即可获得待测物(7)检查结果的最终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物品安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采用橡胶材料,传动带(1)的厚度范围设为2mm~20mm,传送带(1)的传输速度不超过0.6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物品安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R射线发生器(2)的输出电压不小于100kV,DR射线发生器(2)的输出电流不小于0.5mA,DR探测器(3)采用双能直列式射线探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物品安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T射线发生器(4)的输出电压不小于120kV,CT射线发生器(4)的输出电流不小于1m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李物品安全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T探测器(5)采用双能阵列式射线探测器。
6.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行李物品安全检查装置的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并开启传送带(1)、DR射线发生器(2)、DR探测器(3)、CT射线发生器(4)、CT探测器(5)和计算机(6),进行待测物(7)DR扫描;
第二步,利用DR探测器(3)获取待测物(7)的二维信号,并传输至计算机(6);
第三步,利用计算机(6)对DR探测器(3)传输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第四步,根据计算机(6)的判断结果,控制传送带(1)、CT射线发射器(4)和CT探测器(5)的工作状态直至待测物(7)完成CT扫描,并显示待测物(7)的扫描结果;
所述第一步中,开启传送带(1)、DR射线发生器(2)、DR探测器(3)、CT射线发生器(4)、CT探测器(5)和计算机(6)后,将待测物(7)放置在传送带(1)一端,利用传送带(1)驱动待测物(7)穿过DR射线发生器(2)和DR探测器(3)之间区域;
所述第二步中,利用DR探测器(3)获取待测物(7)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的X射线投影DR图像,并将投影DR图像传输至计算机(6);
所述第三步中,利用计算机(6)图像智能分析系统中的智能神经网络对投影DR图像进行形状判断,并利用双能物质识别算法对待测物(7)进行物质成分判断,综合形状判断和物质成分判断的结果,初步拟定待测物(7)的危险程度、危险类型和待测物(7)内部危险品的具体位置,给出待测物(7)CT扫描的重点位置、CT扫描速度、CT扫描次数和CT扫描方式的优选方案;
所述第四步中,若计算机(6)综合形状判断和物质成分判断的结果为非危险品,则传送带(1)加速驱动待测物(7)穿过CT射线发生器(4)和CT探测器(5)之间区域;若计算机(6)综合形状判断和物质成分判断的结果为危险品,则传送带(1)减速驱动待测物(7)按照计算机(6)给出CT扫描优选方案穿过CT射线发生器(4)和CT探测器(5)之间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09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