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动式牡蛎壳粉碎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20306.5 | 申请日: | 201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3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芳;叶桉琦;庞洪臣;劳俊达;王耿波;陈伟集;伍卫凯;王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2C17/10 | 分类号: | B02C17/10;B02C17/14;B02C17/18;B02C23/02;B02C23/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刘瑶云 |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动 牡蛎 粉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振动为粉碎动力的粉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振动式牡蛎壳粉碎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支撑架、粉碎装置、气压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与粉碎装置连接并均设于支撑架上,所述粉碎装置包括振动电机、筒体、粉碎介质,所述振动电机设于筒体下方,所述粉碎介质设于筒体内,所述筒体与气压装置连接,所述筒体的两端设有出料口。该装置不仅能够针对牡蛎壳碎片进行充分粉碎,还能达到环保、高效、节能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振动为粉碎动力的粉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振动式牡蛎壳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牡蛎具有丰富的营业价值,市场消费量十分巨大,并由此产生了大量废弃牡蛎壳。人们通常把牡蛎壳当作垃圾处理掉,这不仅是一种严重浪费,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牡蛎壳用途十分广泛,由于它具有特殊的内部结构,清洗干燥后经过再加工处理,可以提取许多有用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及医药保健品方面用途广泛。目前,国内粉碎机发展速度较快,但缺少专门针对牡蛎壳粗破碎后的精细粉碎装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振动式牡蛎壳粉碎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针对牡蛎壳的结构特点进行有效的微粉碎,并装有一个能够对气体压力可调的控制装置对牡蛎壳粉进行不同粒径的牡蛎壳粉进行分级控制,通过调整气体压力、振动电机振动频率、粉碎时间等参数,在完成牡蛎壳粉碎的基础上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振动式牡蛎壳粉碎装置,其中,包括进料装置、支撑架、粉碎装置、气压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与粉碎装置连接并均设于支撑架上,所述粉碎装置包括振动电机、筒体、粉碎介质,所述振动电机设于筒体下方,所述粉碎介质设于筒体内,所述筒体与气压装置连接,所述筒体的两端设有出料口。
牡蛎壳碎片在进料装置打开时进入筒体,由于牡蛎壳碎片结构并不致密,具有较多的裂纹,通过振动电机带动筒体及其内部粉碎介质振动,使粉碎介质、牡蛎壳碎片混合相互剪切挤压碰撞,以达到粉碎效果,利用气压装置调整筒体内的气压,将符合一定要求的微小颗粒从出料口排出,当筒体中的碎片量减小到一定程度,进料装置再自动打开,使粉碎原料自动补充进来。
进一步,进料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设有对开阀门,所述对开阀门设有电机、连杆。在进行进料时,控制电机驱动连杆打开对开阀门,通过对开阀门来调节进料量及进料速度,智能高效。
进一步,筒体设有进气口,所述筒体通过进气口与气压装置连接。进气口可以包括多个,加强筒体内的气压调整,使粉碎后的微小颗粒快速从出料口排出,提高效率。
进一步,气压装置包括高压气罐、气压调节阀、压力表、高压气管,所述高压气罐通过高压气管与筒体的进气口连接。在进行排出粉碎后的微小颗粒时,可以通过控制气压调节阀调节高压气罐输入筒体的气压,同时根据压力表调整,使微小颗粒从筒体的排出达到最佳效果。
进一步,该粉碎装置还设有若干阻尼器,所述若干阻尼器设于筒体的下方呈四角分布。设置多个阻尼器减缓振动电机在粉碎时产生的震动,使设备稳定地进行工作。
进一步,筒体与振动电机之间设有连接架。加固振动电机与筒体的连接,保证在进行粉碎时振动电机与筒体不会脱离支撑架。
进一步,筒体与振动电机之间设有固定板。为了使筒体在工作振动时,不会脱离机架,固定筒体采用固定板,使粉碎效率提高,因振动而产生的噪音也明显减小。
进一步,固定板上设置有加强筋。在连接筒体与振动电机的固定板上加置加强筋,保证固定板的强度,同时使振动更好地传递给筒体,减小噪声。
进一步,粉碎介质采用球形的钢质介质。为了充分地粉碎牡蛎壳碎片,降低不必要的功率损耗,同时使介质具有更高的强度,采用球形的钢质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203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