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9186.7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肖丹;王楠;程贵茹;申鹏飞;白翠;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1/08;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衣秀丽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腐解菌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所述秸秆腐解菌剂为解纤维梭菌、黄孢厚毛平革菌、斜卧青霉、黑曲霉、白浅色链霉菌、解磷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促进剂的复合物;所述促进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磷灰石粉50‑70%、柠檬酸5‑10%、纳米凹凸捧土20‑45%;将本发明秸秆腐解菌剂,使秸秆中的“三素”能够快速分解,使腐熟过程大大加快,减短了发酵周期,并可有效减少异味,且所用菌剂量少,可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发酵迅速,温度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6亿吨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作物单产提高,秸秆总量迅速增加,广大农民为赶农时、抢播种、图省事,多数地区就开始集中出现秸秆焚烧现象。大面积焚烧秸秆的现象不仅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而且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
由于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这三者被称为植物体的“三素”。“三素”的特点是分子量大、结构紧密有序、抗分解力强。又因多数作物秸秆的表面还存在大量蜡质层,更增加了秸秆的分解难度。可见,要使秸秆腐解的确是一件不易之事,需要能够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的多种微生物共同参与,进行逐步有序的接力分解过程,才能完成秸秆“三素”的腐解。所以,在自然界中,秸秆的腐解通常需要一个长时间的作用过程,它是依靠自然界中存在的秸秆腐解的微生物所产生分解“三素”的酶,逐步作用才得以完成的多步骤过程。
同样,与秸秆复杂成分对应的分解“三素”的酶也非常复杂,表现在参与秸秆腐解的酶的种类多、功能专、协同互作等方面。微生物是产生“三素酶”的主要来源,在秸秆物质的降解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不同微生物产生的“三素酶”的能力差异很大。
国内现有的秸秆腐解菌剂很多,但大多腐解菌剂会因为环境温度的限制而对秸秆的降解效果大大降低,同时腐解时间也过长,因此限制了秸秆腐解菌剂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腐解菌剂及其应用,所述秸秆腐解菌剂,使秸秆中的“三素”能够快速分解,使腐熟过程大大加快,减短了发酵周期,并可有效减少异味,且所用菌剂量少,可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发酵迅速,温度适应性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秸秆腐解菌剂,所述秸秆腐解菌剂为解纤维梭菌、黄孢厚毛平革菌、斜卧青霉、黑曲霉、白浅色链霉菌、解磷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促进剂的复合物,所述秸秆腐解菌剂组成按有效菌数百分比计为:解纤维梭菌0.15-0.25%、黄孢厚毛平革菌0.15-0.2%、斜卧青霉0.1-0.18%、黑曲霉0.1-0.16%、白浅色链霉菌0.1-15%、解磷菌0.08-0.12%、胶冻样芽孢杆菌0.02-0.05%、巨大芽孢杆菌0.01-0.02%,其余为促进剂;所述促进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磷灰石粉50-70%、柠檬酸5-10%、纳米凹凸捧土20-45%。
上述秸秆腐解菌剂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称取:按配方比称取各物料;
(2)制备促进剂:将柠檬酸加入其质量20-35倍量的水中,溶解完全后加入磷灰石粉、纳米凹凸捧土,然后加入至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反应釜中温度为50-60℃,压力为1.5-1.7Mp,搅拌2-3h后,减压干燥,得促进剂;
(3)混合:将解纤维梭菌、黄孢厚毛平革菌、斜卧青霉、黑曲霉、白浅色链霉菌、解磷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促进剂加入至反应罐中,搅拌均匀,减压干燥,即得秸秆腐解菌剂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9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