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光栅器件、立体显示装置、透镜光栅器件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8885.X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彬;陈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2B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4 | 代理人: | 张婧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镜 光栅 器件 立体 显示装置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光电领域,公开了一种透镜光栅器件、立体显示装置、透镜光栅器件的制作方法。该透镜光栅器件,包括:第一光学层,第一光学层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周期性排列的透镜单元;第二光学层,设置在第一光学层上,覆盖第一光学层上的透镜单元;其中:第二光学层远离第一光学层的一侧表面为漫反射面,漫反射面中包括不规则设置的凹凸微结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透镜光栅器件的立体显示装置和上述透镜光栅器件的制作方法。该透镜光栅器件、立体显示装置、透镜光栅器件的制作方法,能够使得2D显示画面中出现的切割纹理被弱化,提升2D画面的观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镜光栅器件、立体显示装置以及透镜光栅器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设备制造水平的提升,裸眼立体显示成为了一大流行趋势。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不需要佩戴传统的3D眼镜,并且能够实现2D/3D画面的切换,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裸眼立体显示设备主要包括显示面板和视差分光器件,其中,在显示面板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别排布有等间距的像素单元,各个像素单元之间还形成有黑矩阵,在视差分光器件中,通常使用透镜光栅,并且该透镜光栅具有与显示面板上像素单元结构类似的周期排列结构。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裸眼立体图像显示过程中,视差分光器件中透镜光栅的周期排列结构,会使得2D显示画面中出现切割纹理,严重影响2D画面的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光栅器件、立体显示装置以及透镜光栅器件的制作方法,使得2D显示画面中出现的切割纹理被弱化,同时降低多层分光器件干扰造成的摩尔纹,提升2D画面的观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透镜光栅器件,包括:第一光学层,第一光学层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周期性排列的透镜单元;第二光学层,设置在第一光学层上,覆盖第一光学层上的透镜单元;其中:第二光学层远离第一光学层的一侧表面为漫反射面,漫反射面中包括不规则设置的凹凸微结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透镜光栅器件以及显示面板,透镜光栅器件设置在显示面板上,透镜光栅器件为如前所述的透镜光栅器件,且透镜光栅器件的第一光学层较第二光学层靠近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透镜光栅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光学层,并在第一光学层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周期性排列的透镜单元;在形成有周期性排列的透镜单元的第一光学层上形成第二光学层,以使第二光学层覆盖第一光学层上的透镜单元;对第二光学层远离第一光学层的一侧表面进行漫反射处理,形成漫反射面,漫反射面中包括不规则设置的的凹凸微结构。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透镜光栅器件的第二光学层上设置漫反射面,使得从该漫反射面射出的光形成漫反射,使2D显示画面的切割纹理被弱化,同时降低多层分光器件干扰造成的摩尔纹,提升了2D画面的观感,实现2D显示画面的改善。
另外,漫发射面的至少两个区域上的凹凸微结构的尺寸不同,和/或,漫发射面的至少两个区域上的凹凸微结构的形状不同,和/或,漫反射面的至少两个区域上的凹凸微结构的分布密度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尺寸、形状、密度中任意一者的不同,即可以形成漫反射面,以对光形成漫反射,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尺寸、形状、密度进行两两组合,或者是三者一起进行组合,最终得到需要的漫反射面。
另外,所述第一光学层的折射率n1不等于所述第二光学层的折射率n2,所述透镜单元均为凹透镜或均为凸透镜。
另外,漫反射面的雾度值小于或等于30%,n2与n3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1,或者,漫反射面的雾度值大于30%,n2与n3的差值小于0.1。在漫反射面的雾度值以及n2与n3的差值同时满足上述任意一组要求时,能使2D显示画面的画质更优,同时3D画面的画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
另外,第一介质层为光学胶层、树脂层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8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