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及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18709.6 | 申请日: | 201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8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卢雄波;万玮;孙广超;唐伟伟;易嗣辰;杨正勇;陈啸宇;牟法强;任立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9/10;E02D19/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应急 处理 方法 结构 | ||
1.一种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于基坑突涌位置处开挖土体形成凹坑;
提供第一钢管柱,将所述第一钢管柱的底部从凹坑内的基坑突涌位置处压入土体,以使得基坑突涌位置处的涌水进入所述第一钢管柱内从而对基坑突涌位置进行卸压;
提供第二钢管柱,将所述第二钢管柱吊装至所述第一钢管柱之上,并与所述第一钢管柱固定连接;
将所述第二钢管柱的上部与邻近的基坑的支撑梁拉结连接;以及
将所述凹坑内的水抽出并向所述凹坑内浇筑混凝土形成补强结构,通过所述补强结构将所述第一钢管柱部分锚固固定;
将所述第一钢管柱从凹坑内的基坑突涌位置处压入土体,包括:
于所述第一钢管柱的下部固设多个压环;
将多个压杆穿设于对应的压环内,并通过人工按压所述压杆而将所述第一钢管柱压入土体的基坑突涌位置处;
在压入第一钢管柱之前,先将第一钢管柱吊起,在人工压入第一钢管柱时,第一钢管柱顶部的起吊钢丝绳仍不松开,通过起吊钢丝绳来保证第一钢管柱的稳定;
还包括:
在基坑突涌位置处的地下水进行正常抽水后,施工基坑的基础底板,在所述第一钢管柱的外侧对应位于所述基础底板内的标高处设置止水翼环;
待所施工的基础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将所述第一钢管柱内填充密实至距所述基础底板上表面一设定距离处;
将所述第二钢管柱移除;
将所述第一钢管柱从距所述基础底板上表面另一设定距离处截断,并利用密封板于填充密实处将所述第一钢管柱密封;
当所述基坑突涌位置处位于所述基坑的支撑梁的下方时,还包括:
提供弯管,将所述弯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管柱和所述第二钢管柱之间,通过所述弯管避开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钢管柱上方的支撑梁;
将所述第二钢管柱的上部与邻近的基坑的支撑梁拉结连接,包括:
于所述第二钢管柱的上部固设多个拉环;
提供缆风绳,将所述缆风绳的一端固定于对应的所述拉环上,另一端固定于邻近所述支撑梁上,从而通过所述缆风绳将所述第二钢管柱拉结固定于对应的支撑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突涌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水泵,将所述水泵从所述第二钢管柱放入到所述第一钢管柱内,利用所述水泵将所述第一钢管柱内的涌水抽出,并实现对基坑进行降水。
3.一种基坑突涌应急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挖形成于基坑突涌位置处的凹坑;
从所述凹坑内的基坑突涌位置处部分压入土体的第一钢管柱,使得所述基坑突涌位置处的涌水进入所述第一钢管柱内而对基坑突涌位置进行卸压;
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管柱顶部的第二钢管柱,所述第二钢管柱拉结连接于邻近的基坑的支撑梁;以及
浇筑形成于凹坑内的补强结构,通过所述补强结构将所述第一钢管柱部分锚固固定;
所述第一钢管柱的下部固设有多个压环,所述压环内穿设有对应压杆,通过人工按压所述压杆而将所述第一钢管柱压入土体的基坑突涌位置处;
在压入第一钢管柱之前,先将第一钢管柱吊起,在人工压入第一钢管柱时,第一钢管柱顶部的起吊钢丝绳仍不松开,通过起吊钢丝绳来保证第一钢管柱的稳定;
还包括:
施工基坑的基础底板时,在所述第一钢管柱的外侧对应位于所述基础底板内的标高处设置止水翼环;
待所施工的基础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将所述第一钢管柱内填充密实至距所述基础底板上表面一设定距离处;
将所述第二钢管柱移除;
将所述第一钢管柱从距所述基础底板上表面另一设定距离处截断,并利用密封板于填充密实处将所述第一钢管柱密封;
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管柱和所述第二钢管柱之间的弯管,通过所述弯管避开对应位于所述第一钢管柱上方的支撑梁;
所述第二钢管柱的上部固设有多个拉环,每一拉环上固定连接有一缆风绳,将所述缆风绳的另一端固定于邻近的支撑梁上,从而通过所述缆风绳将所述第二钢管柱拉结固定于对应的支撑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87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