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8651.5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8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游劭磊;胡强;王永立;胡锐;杨健;杨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65;F24F11/84;F24F12/00;F24F13/30;F25B1/10;F25B41/04;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向阀 节流装置 室内机 热回收系统 室外换热器 压缩机组件 多联机 蓄积 空气调节装置 热回收多联机 多联机系统 能量利用率 负荷区域 冷媒热量 蓄冷装置 蓄热装置 运行模式 释放 冷量 冷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组件、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内机以及换向阀;换向阀和压缩机组件连接室外换热器一端与换向阀连接,其另一端和节流装置连接;室内机一端和换向阀连接,其另一端与节流装置连接;节流装置和室内机之间还设有蓄积或释放冷媒冷量的蓄冷装置;和/或,室内机和换向阀之间设有蓄积或释放冷媒热量的蓄热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使热回收多联机系统在各个运行模式下都能长时间工作在最佳负荷区域,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联机热回收系统不仅有单冷和热泵型系统的功能,同时由于冷凝负荷和蒸发负荷都可以加以利用,所以能大大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热回收系统所有的室内机都可以单独制冷、制热,即在同一套系统中内机制冷和制热可同时存在;但是即便如此,热回收多联机在某些情况下还是会以较高负荷运行,而多联机变频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时的节能效果比较显著,能效比相对较高;而现在热回收多联机都是自由运行,不会控制系统运行在最佳负荷区域,存在能量浪费的问题。
基于上述多联机空气调节器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多联机空气调节器均为自由运行,无法控制系统运行在最佳负荷区域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包括压缩机组件、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内机以及换向阀;换向阀和压缩机组件连接室外换热器一端与换向阀连接,其另一端和节流装置连接;室内机一端和换向阀连接,其另一端与节流装置连接;节流装置和室内机之间还设有蓄积或释放冷媒冷量的蓄冷装置;和/或,室内机和换向阀之间设有蓄积或释放冷媒热量的蓄热装置。
进一步地,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和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换向阀包括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室外换热器一端与第一换向阀连接,其另一端和节流装置连接;第二换向阀一端与油气分离器连接,其另一端与室内机连接;第二换向阀和室内机之间设有蓄热装置。
进一步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蓄冷装置与室外换热器和第一电子膨胀阀之间的流路并联设置;蓄冷回路上还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设置于蓄冷装置和第一电子膨胀阀之间;蓄冷装置与气液分离器连接。
进一步地,蓄热装置通过蓄热回路与第二换向阀和室内机之间的流路并联设置,并且蓄热装置与节流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第一室内机一端分别与第二换向阀和气液分离器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室内机和节流装置连接;第二室内机一端分别与节流装置和第一室内机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和第二换向阀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和节流装置并联设置;单向阀一端连接室外换热器,另一端连接蓄冷装置和/或室内机;并且单向阀沿室外换热器往蓄冷装置和/或室内机单向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室内机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室内机和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第八电磁阀;蓄冷装置和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第五电磁阀;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一电子膨胀阀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蓄冷装置和室内机之间设有第四电磁阀;蓄冷装置和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第五电磁阀;还包括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一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连接,其另一端与蓄冷装置直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86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降雨蓄水自然降温的建筑物
- 下一篇:一种零碳节能地下供热-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