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保险杠的安装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16344.3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2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A·Z·坎迪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4 | 分类号: | B60R1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贺紫秋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保险杠 安装 组件 | ||
公开了保险杠安装组件、用于制作该安装组件的方法和使用该安装组件的方法,以及具有用于将保险杠附着至车辆底盘的安装组件的车辆。公开了一种保险杠安装组件,其包括细长底盘轨条,细长底盘轨条具有附接至车辆底盘的第一纵向端,以及具有用于附接至保险杠装置的安装板的第二纵向端。L形柔性安装托架具有附接至邻近安装板且与安装板间隔开的底盘轨条的联接基部,以及从联接基部突出以用于附接至保险杠装置和安装板的联接凸缘。柔性安装托架可以从未变形状态扩张至变形状态,在未变形状态下,联接凸缘与安装板间隔开且未附接至安装板,在变形状态下,联接凸缘与安装板和保险杠装置邻接且附接至安装板和保险杠装置。
引言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防撞器、保险杠以及其它防撞击部件。更具体地,本公开的方面涉及用于将保险杠装置附着至机动车辆的安装组件。
当前生产的机动车辆(诸如,当代汽车)原本配备有用于吸收在车辆与外部物体之间的撞击事件中所产生的动能脉冲的防撞击部件。最普遍类型的防撞击部件是前后车辆防撞器结构。车辆防撞器通常由高强度的且可变形的横梁组成,该高强度的且可变形的横梁牢牢地固定至白车身(BIW)底盘并且由A-面覆层(更常见的被称为“防撞器仪表板”)覆盖。防撞器横梁通常被设计为按照受控且可预测的方式变形以便优化撞击能吸收,而防撞器仪表板则仅仅被提供作为在美学上吸引人的壳体以用于隐藏横梁。防撞器底座和形变塔架可以被并入以便支撑车架上的防撞器横梁和仪表板以及提供附加的能量吸收和衰减。
保险杠装置用作补充保护性装置,可以安装在防撞器结构上或者前面,悬臂式连接至车辆的底盘。许多保险杠(通常也被称为“微移杆”和“格栅护罩”)使用一片焊接金属管来保护车辆的前部以免受流浪的野生动物、树枝,以及其它物体的侵害,这些物体可能会压凹防撞器仪表板,破坏车灯镜片,损坏格栅,以及抓伤外表面以使得车辆的外观降级。可以添加可选的钢丝刷护罩,以便提供用于安装绞盘、拖车钩、雾灯,以及其它可选设备的位置。一些原始设备和售后市场保险杠用螺钉连接至形变盒,形变盒又安装至内防撞器横梁或者车辆底盘。形变盒会帮助确保保险杠装置的添加在撞击事件期间不会更改车辆的惯性脉冲。
发明内容
本文所公开的是用于机动车辆的保险杠安装组件、用于制作该保险杠安装组件的方法和用于使用该保险杠安装组件的方法,以及具有用于将保险杠装置牢固地附着至车架的安装组件的机动车辆。举例来说,但不限于,呈现了一种用于将保险杠装置牢固地附接至车辆底盘的前端或者后端的新颖安装系统。在示例中,安装系统使用两对L形托架,其中,每对L形托架由高强度钢销钉紧固至车辆的底盘的细长前轨条的相对侧向侧壁。用于接收高强度钢销钉的销钉狭槽或者圆形孔横向地穿过底盘的前轨条,定位在底盘前轨条的前向端处的安装板与沿着轨条的长度间隔开的一系列形变启动器珠之间。当被固定至前轨条的侧壁时,每个L形安装托架的朝前联接凸缘与轨条的安装板隔开预定间隙距离。然后可以通过用螺钉将托架的朝前联接凸缘连接至保险杠的后附接界面来使钢销钉进行预负载,后附接界面可以在性质上是在保险杠的绞盘载架的背面上的互补联接板。
服务人员受益于至少一些所公开的概念,包括用于快速地且牢固地将保险杠(具有或者没有可选的绞盘装置)安装至车架的简化且划算的系统。利用前述设计,保险杠可以直接地悬臂式连接至车辆的底盘结构,而不需要形变盒或者其它附加吸能部件来确保车辆的惯性脉冲未受到改变。至少一些所公开的配置会提供一种附件,该附件可以在不修改车辆的撞击性能的情况下在保险杠装置上抵抗在约0度至45度下的至少约40至42千牛顿(kN)的首尾负载。所公开的设计有助于在不对车辆进行明显的重新设计或者不需要研发用于每个车辆平台的特定碰撞盒的情况下容许保险杠的售后市场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63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