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4590.5 | 申请日: | 201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媛媛;张学伟;文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4;F24F13/30;F24F11/84;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据 机房 联合 冷却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包括冷却水循环系统、溶液除湿系统和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将数据机房的热量回收利用至溶液除湿系统的溶液再生和间接蒸发冷却系统中,一方面利用溶液除湿系统对新风进行干燥,再通过间接蒸发冷却系统降温后送至数据机房完成热交换;另一方面对数据机房采用水侧冷却,将先后在溶液除湿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得到降温的冷却水送至服务器的集中热交换微通道,带走服务器所产生的热量。本发明高效结合水侧冷却和空气侧冷却方式,实现冷却水循环系统水侧的免费冷却,并且运行能耗相对常规机房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降低80%左右,同时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灵活适应性强,尤其适用于高湿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ICT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机房的数量及其能耗水平也在成倍的增加。同时,因数据机房空调冷却系统的能耗占总能耗将近一半,因此数据机房的冷却系统的能耗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在制冷行业内,用于数据机房的冷却工作的空调系统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提供冷却空气带走数据机房热量的风冷空调系统,第二类是利用冷却塔制取冷冻水对数据机房进行水冷的空调系统,第三类是采用直接或间接蒸发冷方式对数据机房冷却的空调系统。常规的风冷空调系统运行费用高,但是空气侧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水冷空调系统运行费用低,投资回收期短,可是,冷源受环境影响较大;第三类的蒸发冷空调系统可以更大程度上利用自然冷源,节能性好,但在热湿环境中因为不能100%蒸发冷却,容易导致运行过程中出现制冷不充分的问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高效结合水侧冷却和空气侧冷却,具有高效低能耗、不受周围环境影响、运行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高湿环境的地区。
为了实现以上提及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包括冷却水循环系统、溶液除湿系统和间接蒸发冷却系统;
所述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冷却塔、低温供水管、高温回水管、第一冷冻水循环管道;所述低温供水管和高温回水管用于连接数据机房内服务器的换热单元;所述第一冷冻水循环管道分别与第一冷却塔与第一换热器的冷侧流道相连;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侧流道出口端连接低温供水管,所述高温回水管依次连接第二换热器的热侧流道和第一换热器的热侧流道进口端;
所述溶液除湿系统包括溶液再生装置、溶液吸收装置、第一提升泵和第二提升泵、第三换热器;所述溶液吸收装置的出水端依次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冷侧流道、第一提升泵和溶液再生装置的进水端;所述溶液再生装置的出水端依次连接第二提升泵和溶液吸收装置的进水端;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包括新风管道、间接蒸发冷却单元、循环风管道、高温回风管道;所述循环风管道和高温回风管道用于连通数据机房;所述新风管道依次连通溶液吸收装置、间接蒸发冷却单元和循环风管道;所述高温回风管道分别与间接蒸发冷却单元、溶液再生装置相连。
所述的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中,还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二冷却塔、第二冷冻水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冷冻水循环管道分别与第二冷却塔和第三换热器的冷侧流道相连;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热侧流道分别与溶液再生装置的出水端、第二提升泵的进水端相连。
所述的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中,所述溶液再生装置的出水端与第三换热器的热侧流道之间连接有再生溶液罐。
所述的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中,所述溶液吸收装置的出水端与第二换热器的冷侧流道之间连接有吸收溶液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45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