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太阳能地热供暖的自动上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313972.6 | 申请日: | 2017-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0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强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盖沃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S60/30 | 分类号: | F24S60/30;F24D15/0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市凤***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 网管 蓄热水箱 太阳能集热器 出水端 地热供暖单元 自动上水装置 地热供暖 供水管 回水管 进水端 太阳能 热水输送管 柜体内部 网管设置 一端连接 低能耗 接水盘 柜体 供暖 加热 节能 体内 保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地热供暖的自动上水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第一毛细网管和第二毛细网管,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端与蓄热水箱的进水端通过热水输送管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另一端连接第二毛细网管的进水端,第二毛细网管为本装置地热供暖单元,在第二毛细网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毛细网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网管设置在柜体中,在柜体内部下方设置有一接水盘,通过设置第一毛细网管在柜体内、设置第二毛细网管为地热供暖单元,并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对水进行加热,利用蓄热水箱对热水进行保存,实现低能耗的供暖,节能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毛细网管,具体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地热供暖的自动上水装置。
背景技术
毛细管网用35℃水可以采暖,用20℃水可以制冷,高效利用低品位可再生能源,节能效益显著,同时具有高舒适度和不占空间的优势。因此,毛细管网与传统散热器、地板采暖和中央空调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如果广泛推广应用将是暖通空调技术的革命,可以把我国建筑节能和空调技术迅速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毛细管网技术的不断研究和熟悉,现已经慢慢的应用于空调系统。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把太阳能技术与建筑采暖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其中,太阳能辅助热泵采暖技术已经在一些建筑中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目前,受到能源、经济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采用常规采暖措施还很难解决农村住宅冬季采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太阳能地热供暖的自动上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太阳能地热供暖的自动上水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第一毛细网管和第二毛细网管,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端与蓄热水箱的进水端通过热水输送管相连接,所述蓄热水箱的出水端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另一端连接第二毛细网管的进水端,第二毛细网管为本装置地热供暖单元,在第二毛细网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毛细网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毛细网管设置在柜体中,在柜体内部下方设置有一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设有一出水口,所述回水管还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端通过上水管相连接,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入水口通过管路与供水装置连接,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入水口与供水装置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打开阀门和关闭阀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内设置有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与一号比较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一号比较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接预设水位最低值, 所述一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接打开阀门,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的输出端还与二号比较电路连接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二号比较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接预设水位最高值,所述二号比较器的输出端接关闭阀门。
所述热水输送管上设置有截止阀。
所述回水管内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为水位计或者水位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毛细网管在柜体内、设置第二毛细网管为地热供暖单元,并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对水进行加热,利用蓄热水箱对热水进行保存,实现低能耗的供暖,节能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集热器,2-热水输送管,3-蓄热水箱,4-供水管,5-回水管,6-上水管,7-第一毛细网管,8-接水盘,9-出水口,10-第二毛细网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盖沃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盖沃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3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