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13483.0 | 申请日: | 2017-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8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张增方;刘得恒;朱朝晖;宋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斌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合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跟腱 缝合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骨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
背景技术
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它连接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是人类行走、奔跑、攀登等运动不可缺少的组织。一般跟腱炎症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但由于跟腱血液供应相对不充足的特殊原因,其愈合时间常比较长,愈合缓慢。
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cm处融合形成。跟腱在体表形成明显的条状突起。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人能够跳跃起来,能够蹬地跑起来,靠的都是它。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皮微创手术进行缝合,但现有的缝合装置,在跟腱上进行缝合时需要进行多次操作;导致对跟腱组织进行多次切割;而且各缝合线受力不均,导致缝合强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跟腱缝合固定架,使用该跟腱缝合固定架能通过一次操作在跟腱上形成两个缝合交叉,从而提高了缝合的强度。
本发明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包含有由宽度调节器1相连的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其中第一固定架2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和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第二固定架3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
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内分别有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一个短槽拉线杆通孔6-2;且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短槽拉线杆通孔6-2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的排列顺序与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排列顺序相反;
在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的U形臂上有缝合线孔7和四个或以上的穿针孔8;
所述的穿针孔8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通孔,其中两个与缝合线孔7在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内,两个在短槽拉线杆通孔6-2内;
作为优选,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上有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而在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上有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和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
所述的缝合线孔7穿过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和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
一种具体的排布,其中穿针孔8包含有第一穿针孔8-1、第二穿针孔8-2、第三穿针孔8-3、第四穿针孔8-4;
所述的宽度调节器包含有调节螺栓1-1、一个或以上的连接杆1-2。
本发明的跟腱缝合固定架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在跟腱上形成两个交叉缝合线,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手术损伤,并提高了缝合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吻合固定器的结构图;
图2:拉线杆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通孔、缝合线孔和穿针孔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的剖视图;
图4:通孔、缝合线孔和穿针孔在第二固定架的内臂的剖视图;
图5:穿缝合线孔和缝合孔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6:拉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装置的使用步骤图;
图9:本发明装置的缝合效果图;
其中:宽度调节器1(调节螺栓1-1、连接杆1-2)、第一固定架2(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第二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拉线杆4(拉线杆主体4-1、拉线杆缝合针穿孔4-2)、缝合针5(缝合短针5-1、缝合长针5-2、缝合针拉线杆穿孔5-3);长槽拉线杆通孔6-1(第一长槽拉线杆通孔6-1-1、第二长槽拉线杆通孔6-1-2)、短槽拉线杆通孔6-2(第一短槽拉线杆通孔6-2-1、第二短槽拉线杆通孔6-2-2)、缝合线孔7、穿针孔8(第一穿针孔8-1、第二穿针孔8-2、第三穿针孔8-3、第四穿针孔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跟腱缝合固定架,包含有由宽度调节器1相连的第一固定架2和第二固定架3;其中第一固定架2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一固定架的外臂2-1和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第二固定架3包含有构成U形臂的第二固定架的外臂3-1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
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和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内分别有一个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一个短槽拉线杆通孔6-2;且长槽拉线杆通孔6-1和短槽拉线杆通孔6-2在第一固定架的内臂2-2的排列顺序与第二固定架的内臂3-2的排列顺序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斌,未经杨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3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