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用易磨损触土部件等离子熔覆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312862.8 | 申请日: | 201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0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来佑彬;杨波;王冬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 |
| 代理公司: | 21241 沈阳铭扬联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吕敏 |
| 地址: | 110866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熔覆 焊枪 等离子熔覆 触土部件 等离子弧 行走路线 送粉器 磨损 折线 等离子焊机 部件表面 电流控制 开启状态 耐磨层 预热 弓型 凸点 平整 全程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易磨损触土部件等离子熔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等离子焊机的电流控制在正常熔覆时的10%‑30%,预热熔覆部件表面,焊枪行走路线为弓型折线:B‑C‑F‑G‑J‑K‑N‑O;再将焊枪移动到起始A点时,打开送粉器,焊枪开始行走路线为:A‑B‑C‑D‑E‑F‑G‑H‑I‑J‑K‑L‑M‑N‑O‑P;在该步骤中,送粉器全程保持开启状态,在实际熔覆长度B‑C、F‑G、J‑K、N‑O区间开启等离子弧,在两端部分A‑B、C‑D‑E‑F、G‑H‑I‑J、K‑L‑M‑N、O‑P区间等离子弧呈关闭状态,其长度是实际熔覆长度的20%‑30%。本发明熔覆边界自然过度,无凸点,能够熔覆出平整的耐磨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部件熔覆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用易磨损触土部件等离子熔覆工艺。
背景技术
农用耕作部件的磨损消耗巨大,等离子熔覆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提高部件耐磨性的方法,市场需求广阔。
等离子熔覆时,被熔覆表面经历急冷急热的过程,熔覆时形成的熔池温度变化很大,在熔化、凝固及冷却过程中,熔池温度直接影响材料凝固组织形态及固态相变组织结构,从而最终决定熔覆质量。而熔覆是由线到面逐渐累加的过程,最初熔覆时基材温度较低,随着熔覆过程的推进,基材温度不断升高,这必然导致前后熔覆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熔覆中还发现,熔覆区域边界易出现鼓包情况,这是由于数控工作台在换向时存在加减速过程,导致金属粉材大量堆积,从而严重影响熔覆表面的平整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用易磨损触土部件等离子熔覆工艺,采用该熔覆方法能很好的减小先熔覆线对后熔覆线的热量累积,而且熔覆边界自然过度,无凸点,能够熔覆出平整的耐磨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农用易磨损触土部件等离子熔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将等离子焊机的电流控制在正常熔覆时的10%-30%,预热熔覆部件表面,焊枪行走路线为弓型折线:B-C-F-G-J-K-N-O;
第二,将焊枪移动到起始A点时,打开送粉器,焊枪开始行走路线为: A-B-C-D-E-F-G-H-I-J-K-L-M-N-O-P;在该步骤中,送粉器全程保持开启状态,在B-C、F-G、J-K、N-O区间开启等离子弧,在A-B、C-D-E-F、G-H-I-J、K-L-M-N、 O-P区间等离子弧呈关闭状态;
其中:B-C、F-G、J-K、N-O是实际需要熔覆的长度,两端部分A-B、C-D、 E-F、G-H、I-J、K-L、M-N、O-P是实际熔覆长度的20%-30%。
优选地,所述熔覆部件在熔覆前进行前处理:即对熔覆部件表面进行除油、除锈处理。
优选地,在熔覆前对送粉器内的熔覆金属粉末材料进行干燥处理,具体方法为:将金属粉末置于烧杯内,将装有金属粉末的烧杯放入真空干燥箱,真空干燥箱温度设定到120度,加热干燥。
优选地,所述熔覆部件在熔覆后进行精加工或者去应力处理。
本发明等离子熔覆系统主要由能量供给单元、材料供给单元、运动执行单元、控制单元以及辅助单元构成,其中能量供给单元由等离子堆焊机组成;材料供给单元由送粉器和同轴送粉焊枪组成;运动执行单元由数控工作台组成;控制单元由工控机组成;辅助单元包括冷却水箱、氩气瓶、夹具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熔覆系统能够实现金属粉末材料的熔覆加工,系统稳定性好,加工效率高,成本低。采用本发明的熔覆方法能很好的减小先熔覆线对后熔覆线的热量累积,而且熔覆边界自然过度,无凸点,能够熔覆出平整的耐磨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128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